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对于黄淮海地区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引起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整治与保护相结合的对策。
-
较大幅度地增加环保投入,加大治理力度。环保投资是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物质保证。目前本区环保投资仅占 GDP 的 0.5%~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2%),为了缓解本区日渐加重的环境负荷,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建立环保基金等方式,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本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要求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2000 年环保投资应占GDP 的 0.8%,2010 年提高到 1.2%,2020 年达 1.5%。
-
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要根据本区的环境容量,分别制定不同行业、沿海城市与内陆地区污染物排放的限定标准,并落实到各排污单位,实行排污申报和总量控制。为促进企业治理污染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规定要求,应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同时,要区别对待具有不同功能、不同
① 庄贵阳,黄渤海沿岸地区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环渤海经济瞭望,1997(4)。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的地区,在全省和全国通用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北京、天津、青岛、烟台和威海等著名的国际城市和旅游城市, 对其环境质量应有更高的要求,并相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 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由于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化工是本区“三废”排放量最大、对环境污染最重的产业,因此,今后一方面要协调好轻重工业的结构,特别是控制重化工的过度膨胀趋势;另一方面, 配合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升级,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而污染较轻的汽车、机械、电子、服装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布局上,一是严禁在城市上风向及水源地附近新建“三废”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二是应有计划地将现有的重污染企业逐步向周围郊县迁移。对某些重污染的行业如造纸行业,可实行集中制浆、分散造纸,便于集中处理污染严重的黑液。三是对广大乡镇企业,根据市场竞争和加快规模化、集团化的需要,在布局上应适当集中,便于提高对“三废”集中处理水平。四是要严格控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化肥、小电镀、小水泥、小皮革厂及沿海拆船厂的发展,逐步实行关、停、并、转。
主要参考文献
-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
(1996 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
北京市统计局编.北京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
天津市统计局编.天津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
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经济年鉴 1996 年卷(总第 12
卷).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
山东省统计局编.山东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
河南省统计局编.河南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
江苏省统计局编.江苏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
安徽省统计局编.安徽统计年鉴(1996).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
陆大道主编.中国环渤海地区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1995
-
赵令勋主编.中国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与布局.科学出版社,1992
-
毛汉英主编.人地系统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
毛汉英主编.淮海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996~2010
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毛汉英主编.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布局与环境整治.气象出版社,1998
-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技咨询业协会.跨世纪的抉择——
北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
胡序威,毛汉英,陆大道.中国沿海地区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地理学报,1995,50(1)
-
吴凯,谢明.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的效益和粮食增产潜力.地理研
究,199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