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将建成国家级棉、粮、糖、畜、果生产基地
- 棉花基地。新疆是我国最古老的棉区之一。解放前只种植土种棉, 面积小,1949 年仅 47 万亩,产量不及 10 万担(1 担合 50 公斤,下同)。由于新疆植棉条件优越,不仅能适宜早中熟陆地棉的生长,而且南疆部分地区和吐鲁番还能满足早熟细绒棉的生长要求,因而解放后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棉花得到迅速发展。棉花种植面积和比例不断扩大,1966 年起棉花成了经济作物中的主导作物,特别 90 年代以来日益扩大(见表 15.1),1995 年, 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亩产量都居全国第一位,总产量占全国 1/4。1996 年总产量达到 102.5 万吨。新疆无疑将建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
计划到 2000 年面积将扩大到 100 万公顷,总产量达到 150 万吨。1979~1994
年累计调出棉花 253.7 万吨。为建成棉花基地,除巩固发展南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古老棉区外,还需加强沿天山北麓西段的玛纳斯-奎屯、博乐-精河绿洲新兴棉区的建设。1985 年以来,吐鲁番、博乐、巴楚、麦盖提、沙雅、莎车、洛浦、乌苏、岳普湖、疏附、库车、阿瓦提、叶城等被列入国家优质棉基地。
表 15.1 新疆粮食、棉花、甜菜的面积与产量变化
年份 |
粮食 |
棉花 |
甜菜 |
||||||
---|---|---|---|---|---|---|---|---|---|
种植面积 (公顷) |
占总播 (%) |
总产量 (万量) |
种植面积 (公顷) |
占总播 (%) |
总产量 (万吨) |
种植面积 (公顷) |
占总播 (%) |
总产量 (万吨) |
|
1949 |
86.90 |
84.6 |
84.77 |
3.34 |
3.3 |
0.51 |
200 亩 |
29 吨 |
|
1952 |
113.59 |
82.7 |
133.09 |
6.51 |
4.7 |
1.31 |
3000 亩 |
4000 吨 | |
1957 |
135.08 |
79.1 |
145.57 |
11.21 |
6.6 |
3.57 |
3450 亩 |
0.1 |
3800 吨 |
1965 |
221.01 |
79.2 |
332.34 |
15.90 |
5.7 |
7.93 |
1.22 |
0.4 |
15.97 |
1978 |
231.07 |
76.5 |
370.01 |
15.04 |
5.0 |
5.50 |
1.77 |
0.6 |
16.37 |
1985 |
185.30 |
65.1 |
496.65 |
25.35 |
8.5 |
18.78 |
1.550.5 |
40.69 |
|
1990 |
182.66 |
61.3 |
676.89 |
43.52 |
14.6 |
46.88 |
6.69 |
2.2 |
224.37 |
1991 |
177.00 |
58.3 |
672.52 |
54.69 |
18.0 |
63.93 |
7.42 |
2.4 |
256.85 |
1992 |
173.03 |
56.4 |
706.27 |
64.33 |
21.0 |
66.76 |
8.42 |
2.7 |
329.07 |
1993 |
169.76 |
56.7 |
720.37 |
60.64 |
20.2 |
68.00 |
5.99 |
2.0 |
236.91 |
1994 |
149.60 |
50.0 |
666.17 |
74.98 |
25.0 |
88.21 |
7.68 |
2.6 |
299.24 |
1995 |
159.33 |
52.2 |
730.16 |
74.29 |
24.3 |
93.50 |
7.11 |
2.3 |
288.14 |
- 粮食基地。新疆适宜于小麦、玉米、水稻、豆麦及多种杂粮的生产。长期以来实施“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新疆垦荒规模显著扩大,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粮食生产得到稳步增长,1978 年以来已获得 19 个丰收年。1995 年粮食总产 730.16 万吨(表 15.1),是 1949
年的 86 倍,粮食单产由 1949 年的 65 公斤/亩提高到 1995 年的 305 公斤/亩。
60 年代,新疆曾有粮食外调兄弟省区。文革中期的 1970 年到 1982 年新疆粮食生产下滑,每年吃调进粮 10~20 万吨。1984 年结束吃调进粮局面,1985 年开始又重新向外省区调粮,每年大约外调 20~30 万吨。1985~1994 年累计调出粮食 275 万吨。
新疆完全有条件建成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只是受到区位和运输成本的制约。解决余粮的办法,可将多余粮食适当外调邻省和中亚各国,或就地转化, 多生产肉食和其它畜产品。
- 甜菜基地。新疆甜菜种植条件优越,甜菜单产高,含糖率高,经济效益好。一般含糖率为 17%左右,平均每公顷单产达 37.5 吨。为发展甜菜生产优势,从 80 年代后期起,在国家支持下,新疆实施了“棉糖基地建设”项
目,甜菜种植大幅度增加。1990 年发展到 6.7 万公顷,产甜菜 224.4 万吨。
1994 年发展到 7.68 万公顷,产甜菜近 300 万吨。
至今已形成石河子、霍城、伊宁、焉耆、昌吉、呼图壁、福海、额敏等甜菜集中产区。现已建有 15 个制糖厂,日加工能力已由 1980 年的 2 400 吨发展到目前的 3.65 万吨,食糖总产量从 1984/1985 年榨期的 7 万吨,增加到 1994/1995 年榨期的 33 万吨。1995 年产糖 30.18 万吨,为 1985 年的 4.2 倍。1993 年食糖出口量曾达到 29.2 万吨。预计到本世纪末甜菜面积可扩大到 18 万公顷,产甜菜 600 万吨,年产机制糖 70 万吨,将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糖料基地。
- 瓜果基地。新疆瓜果的色泽、含糖率均优于内地省区,且具备独特的瓜果生态条件。目前全疆有果树 16 科 35 属 75 种 17 个变种共 500 余个品
种。全疆有果树面积 15 公顷,1995 年水果总产量 114.34 万吨,西瓜、甜瓜
种植面积 2.52 万公顷,总产量达 68.75 万吨。除了自食,约有 20%外调(包
括加工)。至本世纪末,瓜果面积将达到 30 万公顷(其中果树 22 万公顷),
瓜果总产 400 万吨以上,可提供外调果品 250 万吨以上,使新疆成为名符其实的优质瓜果基地。已建和拟建的果品生产基地有:无核白葡萄基地(吐鲁番、和田、叶尔羌河中游),商品杏基地(喀什、阿克苏),西瓜商品生产基地(北疆铁路沿线地区),香梨基地(库尔勒),苹果(伊犁、阿克苏), 无花果(喀什三角洲),巴旦木与阿月浑子生产基地(莎车、英吉沙),红枣(阿拉尔垦区和叶尔羌河中游),核桃(和田、阿克苏),石榴(喀什) 等。
- 畜牧业基地。自古以来,新疆畜牧业著称于世。草地广阔,牧草丰盛,历史悠久,畜种优良。解放后 40 多年来,在牧区开展了水利、棚圈、牧道、桥梁、围栏、人工草场和居民点建设,改善了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了许多优良新畜种。如伊犁马,体格高大,体质结实,速度快,挽力强;新疆褐牛,为乳肉兼用型奶牛,适应性强,耐粗饲,适应放牧饲养,年产奶量可达 3 400 多公斤;新疆细毛羊,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较优良的毛肉兼用绵羊品种,毛质好,产毛量高,肉质肥嫩;中国美利奴羊,其素质可与澳大利亚美利奴羊媲美。全区有 14 万多户牧业户,牧民 86 万人,主要为哈萨克和
蒙古族。1995 年,牲畜存栏已达 3 724.32 万头(只),为 1949 年的 13.8
倍,年产肉 43.28 万吨,为 1949 年的 5.1 倍,产羊毛 5.66 万吨,为 1949
年的 7.3 倍。此外还建成一批牧业生产基地,如以伊犁、塔城为主的细毛羊基地,以阿勒泰、昌吉为主的肉用畜基地,以阿克苏、克孜勒苏、巴音郭楞、哈密等地为主的绒山羊基地,以和田为主的半粗毛羊基地。并已建成富蕴、阜康、温宿、和静等草原建设项目。1988~1993 年间,在世界银行粮食计划署援助下,在阿勒泰地区建成了 3.53 万多公顷的草原项目(即 2817 工程), 是自治区面积最大、设施齐全、现代化式的牧业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