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力

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成就与问题

电力是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成的优质二次能源,并可方便地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磁能、光能、化学能,从而是现代化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把电力工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电气化的程度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我国电力工业在过去十分薄弱的基础上,40 多年来发展相当迅速。1949 年全国发电设备容量只有 185 万千瓦,1980 年为 6 050 万千瓦,平均年增长率为 11.9%;到 1995 年为 21000

万千瓦,这 15 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8.6%。全国发电量 1949 年只有 43 亿千

瓦小时,1980 年和 1995 年分别达到 3 006 亿千瓦小时和将近 1 亿千瓦小时。在较大程度上同国民经济发展相应增长。按电力总规模衡量我国已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水平仍然很低,表现在:①人均用电水平仍然很低,1995 年人均发电量只有 814 千瓦小时,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5 000~10 000 多千瓦小时),而且也落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②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发达国家 50~60 年代电力生产弹性系数高达1.3~1.4 以上,即使 70 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放缓,弹性系数仍在 1.0~1.2 以上。而我国在 80 年代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只有 0.889,1991~1995 年只有0.691,造成绝大部分省市电力供应紧张,满足不了消费增长的需要。③电源结构不够合理。主要是近十多年来火电比例不断上升,水电比例逐年下降, 水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 1980 年曾达 23%,到 1994 年降为 18.1%。而核电建设才刚刚起步,比例微不足道。④农村电气化仍然水平很低,1995 年全国尚有 16 个无电县, 7 000 万无电人口。已通电的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供电不足、不稳现象。⑤电站单机容量太低。尽管近十多年来,新增大机组不少,到 1992 年末,单机 20 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已占到全国火电机组总容量的 42%,但平均单机容量还只有 4.4 万千瓦;而且由于缺电局面短时难以缓解,中低压中小机组近年仍呈不断增加趋势。

二、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从中国能源资源结构以煤为主、水电资源丰富而当前开发程度很低,以及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基本情况出发,今后二三十年内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应是继续着重发展火电,同时大力发展水电,并积极发展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