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1~1995 年)
90 年代上半期,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经过一段时间酝酿调整之后,提出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但在实际上仍继续实行了第七个五年计划提出的“三个地带”的宏观战略。
90 年代上半期,中国沿海地区的工业保持了高速增长,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继续增长。但是,在总体上,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总量和水平的差距是进一步扩大了。这种情况,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地区差距发展是相一致的。
工业布局在全国进一步展开,各地区的优势工业部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布局更趋于合理。工业增长的框架结构大体上是“T” 字型的格局,即工业生产的主要增长点分布在沿海和长江沿岸两个大的地带。宏观格局和地区分工大致是:
-
沿海地区在加强能源、钢铁、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重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电子、家电、通信等新的工业部门和行业。在出口工业品的生产方面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
长江沿岸地带重点是加强了钢铁、汽车、石油化工以及轻型加工制造的生产。长江将全国三个工业、城市、人口聚集地区,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武汉地区和重庆地区连接在一起,促进了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之间社会经济的合作和协调发展。
-
各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以及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区等,成为各地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
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特别是能源富集地区,重点发展的是能源开发。主要是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晋陕蒙的煤炭,黄河上游、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和红水河的水能。其次,是发展了一批基础原材料的生产。其中包括, 武钢和攀钢等钢铁厂的扩建,在水能比较丰富的地区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有色金属的冶炼和加工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