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

  1. 建省前的经济环境。海南建省前属广东省一个行政区,改革开放前的 28 年,受地处国防前线影响,和广东省其它行政区一样,社会经济发展受

到一定局限。直至 1988 年建省,前 38 年全省累计总投资为 98.75 亿元,平

均每年仅 2.6 亿多元,而投资又较集中于陆地优势资源开发。据统计,投资

总额中,农垦投资 36.16 亿元,占 36.9%;农业投资包括水利建设投入 9.8 亿元,占 22.4%;交通邮电投资 7.86 亿元,占 8%;城镇建设投资 2.15 亿元, 占 2.2%。这一投资比例使海南岛以橡胶为主的热带作物种植面积从 1952 年的 2.5 万公顷,扩大至 24.6 万公顷,建成了具有全国意义的橡胶等热带作物种植和生产基地,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 41.2%。开垦耕地近 11 万公顷,人均耕地 0.085 公顷。但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如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 31.07%, 旱涝保收面积仅占 16.94%,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粮食年公顷产 2.4

吨,糖蔗 30.4 吨,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工业投资重点扩大石碌铁矿的开采能

力,从 1957 年的年产 67 万吨,上升为现今 446 万吨,建设了莺歌海等 3 个

大型盐场,原盐产量从 6 万吨,扩大为 37.5 万吨,成为华南最大的原盐生产

基地。交通建设重点建设八所港、三亚港、海口秀英港,使港口吞吐量从 1952

年的 19 万吨,上升至 827 万吨;建设联系各县城及主要乡镇农场的公路,里

程从 1952 年的 1412 公里,增至 12 816 公里。上述说明,海南建省前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是比较贫困,基础设施较落后的省份。

  1. 建省后的经济环境。1988 年海南建省办特区后,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外资和自筹资金,投资强度加大,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应的明显加快。1989~1995 年累计投资 749.18 亿元,年均超过 100 亿元,

即一年的投资超过过去 38 年的总和。其中,一、二、三次产业的投资强度均

有所增大,但较集中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如 1995 年总投资 180.6 亿元, 第一产业仅占 3.38%,第二产业占 29.80%,第三产业占 54.30%,其它投资(科教、文体、卫生及行政)占 12.52%。在这种投资条件下,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 1988 年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 53.17:22.26:24.57,至 1995 年转变为 35.93:21.59:42.48。三次产业排列顺序从“一、三、二”变为“三、一、二”。国内生产总值也从建省初期的 77.13 亿元,上升至 364.17

亿元,年增长速度达 24.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241 元增至 5 225 元, 增长 3.2 倍。增长率从原低于全国平均值 9.2%,转为高于全国平均值的9.9%。这说明充分发挥海南岛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其开发潜力是巨大的, 有条件、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内进入全国经济发达区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