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与区域发展
一、边境地区的开放与开发
东北经济区的陆地边境地区与其内部地区相比,其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落后的。人口的密集度、城市化的水平、产业的发展与布局,也不如内部地区成熟。
东北区的边境,可分海域和陆域两部分。海域部分面向渤海(内海)与黄海(公海);陆域的大部分与朝鲜、俄罗斯、蒙古三国接壤,小部分与华北区为邻。
东北经济区边境地区共有 63 个市县行政单位。其中海域有一个副省级市
大连,两个地级市营口、锦西,两个县级市和 5 个县,土地面积仅占东北边境地区总面积的 7.3%,但人口总数则占边境总人口 48.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 300 人,标志其开放、开发程度之高。而陆域边境地区共 9 个市,
39 个县旗,其中包括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珲春 4 个对外开放的小城市,
3 个地级市丹东、赤峰、白山和 2 个县级市。陆域边境地区的面积约占边境总面积的 92.7%,而人口仅占 51.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 25 人,与海域边境地区相差极为悬殊,标志其开发程度之低。尤以中蒙、中俄边境地区的许多地段,山高林深或荒原浩瀚,人烟稀少,对外交往甚少。
边境地区开发滞后,环境条件有一定影响。中朝之间的两条界河,几乎80%以上都穿行于长白山森林峡谷之中,两侧很少适宜人类居住的宽阔地带,没有形成人口密集区和大城市,只是到河口地带才有丹东、珲春之类的小城市。中蒙之间的边境地区,属大兴安岭山地及其西侧的半干旱高原草地, 更难以形成人口的密集区。中俄边境地区,土地条件较好,但气候寒冷,对开发也有一定影响。更重要的还是社会人文原因,一方面是东北边境地区几乎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朝鲜、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达斡尔、蒙古等民族,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开发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政治地缘关系对东北边境地区开发有明显影响。在前已述及的东北区域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既有开放的一面,又有封闭的一面。特别是清代的封禁政策、日伪时期的独占与边境军事化、图们江口的日苏张鼓峰事件、解放后的抗美援朝,边境地区常处在紧张对立状态,几乎成了开发的“禁区”,资源难以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进入 80 年代以来,国际上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战略,大大改变了东北经济区在东北亚的地缘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区与相邻国家间边境贸易突然兴起,国家先后将大连、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珲春宣布为对外开放城市;丹东、图们也扩大了对外开放,同时也出现吉林的集安、长白,黑龙江的漠河、呼玛、逊克、嘉荫、萝北、同江、抚远、饶河、虎头,内蒙古的阿尔山等一大批地方边贸小城市;辽宁沿海的营口、丹东、锦州、锦西等海港也都加快扩建与开放。更引起世人注目的图们江下流地区,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倡导下,兴起了国际合作开发的热潮,使东北
经济区将要在日本海域形成一个新的出海口。海域边境地区开放、开发已取得明显成绩,沿黄、渤海的港群已初步形成,大连已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港市,开发区建设、招引外资、工业和商贸发展均走在东北区的前面,已成为东北区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首位城市。陆域边境地区的开放、开发仍处在以易货贸易为主的初级阶段,这是良好的开端。从长远看,东北区与朝、俄、蒙以及隔日本海的日、韩等东北亚各国之间,有可能本着互利互惠、资源互补、经济互助合作的原则,发展地域化的国际化合作与开发,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中朝之间鸭绿江水能资源开发已有基础,水丰与云峰电站为两国共用, 已有丹东、图们两个铁路通过口岸。中俄之间边界最长,虽已有满洲里、绥芬河、黑河三个开放口岸,以及一批地方小口岸,但共同开发的项目很少。今后,黑龙江、乌苏里江的综合开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的开发,东北区农牧产品的输出,双方的商贸活动以及劳务输出活动等,都有广阔的前途。以港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为东端的欧亚陆桥,必须经由我国东北区的滨洲、滨绥线,才是路程最短的捷径。拟议中的自图们江口新港市经珲春、长春到阿尔山,再新建延伸到蒙古国东部塔木察格布拉克与通往乔巴山的铁路接轨,是一条可能出现的新的欧亚陆桥线,它直接涉及中、俄、朝、蒙四国的区域开发,也引起日、韩两国以及世界的关注,是东北经济区边境地区开发的关键地段,尤其对东北中部地区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二、图们江地区的开放与开发
谈到东北区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区域开发,自然要回忆起 16 世纪以来国土被侵割的悲痛历史。本来东北区疆域东临日本海:唐代在滨海地区设忽汗州; 明代在黑龙江出海口设奴儿干都指挥史司,管理日本海沿岸、库页岛等广大地区;1689 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仍规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中国内河,两河流域和滨海地区、库页岛均为中国领土。但自 19 世纪中叶以后,在沙俄军事威胁下,1858 年中俄签定《中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的 60 万平方公里面积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 40 万平方公里领土为“中俄共管”。
1860 年《中俄北京条约》,又迫使清朝将乌苏里江以东 4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俄国,同时在图们江河口设立“土”字牌,从此,东北区成了脱离日本海的近海内地了。1886 年清派吴大澂重新勘界时,签定《中俄珲春东界约》,将“土”字牌址移向河口 15 公里处;同时规定中国船民可以自由出入图们江口,不受拦阻,保留了出海权。中国的渔船和小商船,曾往返于日本海沿岸各地,甚至可达山东半岛等地。而图们江 15 公里的河口段,成为俄朝间的界河。1938 年,日苏间暴发了“张鼓峰事件”,形成军事对峙,日本封锁了图们江河口,从此断绝了海上来往,至今没有正式恢复航行。
历史的、民族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种种复杂的原因,使这个具有优越区位的图们江下游河口地区被“闲置”起来,得不到应有的开发, 好像是被“遗忘”的土地。其实它正是强权政治下,被争夺的焦点地段,敏感的地段,成为开发的滞后地区,待开发的“处女地”。只有到今日世界形势的变化,图们江地区周边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从政治、军事的争夺为主转向以经济争夺为主,经济区域化、全球一体化热潮的出现,相互间排它性和封闭性的消弱,合作与渗透的增强,才使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国
际性合作开发初露曙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了支持这一地区开发的信息后,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关注,调研、论证、研讨、方案设计活动紧锣密鼓。1991 年国务院批准珲春为甲类边境开放城市,1992 年又批准珲春为国家级边
境开发区。在中国的“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搞好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发展目标;俄、朝、韩、日、蒙等相邻国家,从本国的利益出发,都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俄国提出了大海参崴规划,拟将哈桑区纳入图们江合作开发区的意向;朝鲜也实施开放政策,推出了先锋郡自由经济区规划;我国境内图珲铁路与公路、珲春煤矿和电厂一期工程、敬信开发区基础设施工程均已完工,珲春至俄马哈林诺铁路与公路正在建设。日本和韩国急切等待参与区域开发与建设,输出资金与技术,获得利润和资源需求; 蒙古更期待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和新欧亚陆桥的形成,能促进蒙古东部的经济发展。
实现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当前既具有相邻国家积极追求、互利互补、共同建设的意向与行动;同时,因各国社会制度差别、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同,也有矛盾与竞争。形成统一的共同的开发方案, 是不容易的,不能一蹴而就。对中国东北来说,一旦图们江地区实现合作开发和形成新的欧亚陆桥,对延边州、对吉林省、对东北经济区的发展都将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利没有弊,开发比不开发好,早开发比晚开发好;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岸线,海港如何建设与使用,借港出海、借地建港或换地建港,都将受制于人。对俄国,图们江地区开发,必然也会带来一定利益,但它在日本海区,已有海参崴、纳霍德卡港群和苏维埃港以及三条联通的西伯利亚铁路(包括过境中国的滨绥、滨洲线)的欧亚陆桥,必然影响其对图们江地区开发规模和功能的不同构想。对朝鲜,早已有清津、罗津港同中国的铁路的联运关系,如何继续发挥作用,以及在图们江河口地区如何参与开发, 也有自己的打算。周边的日、韩、蒙三国虽没有直接的国土参与关系,但它们的不同意向和要求,参与的性质与程度,也都制约图们江地区开发的进程与规模。可见,图们江地区的开发,仍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国际问题,不是一厢情愿的事。
对图们江地区开发后的功能,有过不少说法,主要说法是要形成新的欧亚大陆桥,江口地区形成东方的“鹿特丹”或“北方的香港”。这种区域发展预测,至少在当前,是一种过高的乐观估计。
图们江口地区没有形成一定的港口城市,从一般区域发展看,是不正常的;但从特殊的历史地缘背景看,又是必然的;从今后发展看,形成什么功能类型和功能规模的河口区域经济,如何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战略规划,值得研究论证。
20 世纪初建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和海参崴港,是欧亚陆桥的开端,后来在该港区建成的纳霍德卡和在建的东方港,已建成有数千万吨的集装箱码头,目前仍是欧亚陆桥上最大的海陆枢纽;实际上它已是图们江地区大三角区的组成部分。它的后方通过线路有两条,一是绕行哈巴罗洛夫斯克(伯力) 和黑龙江北侧的北线,一条是途经中国滨绥、滨洲线的南线,这是制约图们江河口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俄国境内平行于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北侧,还有一条自苏维埃港到奉谢特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的铁路,是日本海区最北的欧亚陆桥支线。黄海区的大连港是我国境内几乎与海参崴同时最早通往欧洲的港口,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目前大连港吞吐能力接近 8 000 万吨,
其中与欧洲间的货流量居国内首位。渤海区的天津港,当集二铁路通车后经蒙古国在乌兰乌德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形成贯通我国环渤海经济区第二个欧亚陆桥的港口之一,包括秦皇岛港和唐山港,集装箱码头不断扩建,发展潜力也不小。黄海区的连云港,80 年代兰新铁路越过阿拉山口与阿克斗卡接轨,又与新西伯利亚与西伯利亚大铁路联接,形成了我国第三条欧亚陆桥线和港口;它面向太平洋,面向日本和韩国,面向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东西横贯中国华东、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地区,巨型集装箱码头正在建设,在欧亚陆桥东端港口中,连云港将是发展潜力最大的。
对比之下,未来的图们江河口地区,如以中国东北为腹地,以珲春、哈桑、先锋为港区,甚至包括海参崴和清津在内,共同组成合作开发的港群, 其实力相当可观,对延边以及东北区的发展将起重要作用;但是否能形成“东方鹿特丹”,则是难以预料的。因为从日本海区域看,图们江口地区的区位是最优越的,若从太平洋西岸的区位看,远不如连云港,甚至不如大连与天津。
另方面,图们江地区开发,必须与腹地的陆桥铁路线的通过能力与延伸程度密切相关。实际上,没有腹地陆桥线的形成,图们江地区开发仅有局部地区意义,即使是建成图们江下游的防川港并能通海出航,甚至借地(如札鲁比诺)建港出海,则长珲铁路仍不过是长大线的支线,不可能具有洲际意义的功能。因此,必须加强以长春为中心的东西现有铁路的改造,达到陆桥线的要求;提早修建内蒙古境内伊尔施向北到海拉尔的铁路与滨洲线接轨; 以及由伊尔施向西与蒙古东部塔木察格布拉克铁路接轨,并经乔巴山与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卡雷姆斯科耶接轨;甚至由乔巴山向西,修通到乌兰巴托的铁路,形成横越吉林、内蒙古和蒙古国的陆桥线。这是图们江地区开发比较理想的可预见方案,可成为欧亚陆桥新的重要支线之一,如能实现将大大促进东北经济区中部东西两侧边境地区的开发,长春市在东北经济区的中心地位将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