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
城市体系的等级层次系统。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城市发展虽然出现了多元化趋势,许多纯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和经济中心不断出现,但城市体系的等级系统却相当鲜明,依然体现着经济与政治管理的高度一致性。与中国行政管理体系相对应,目前中国的城镇体系也可明显地划分为如下七个等级层次,即首都—直辖市—副省级市—省会—地区中心或省辖市—县级市或县城—建制镇。
-
城市体系的规模系统。在中国,现行的城市规模等级划分也是以人口规模为基本依据,其中设市城市共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特大城市,其非农业人口规模大于 100 万,第二级为大城市,其人口规模介于 50 万至 100
万之间,第三级为中等城市,其人口规模介于 20 万至 50 万之间,第四级为
小城市,其人口规模小于 20 万。从以上等级划分上看,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跨度较大。因此,为了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以上划分进行修正,将特大城市划分为两级,一级为人口大于 300 万以上,一级为人口介于 100~300 万之间, 这样,中国设市城市的规模等级即可被重新划分为 5 级,依人口规模,依次为 300 万以上、100~300 万、50~100 万、20~50 万和 20 万以下。1996 年底,中国设市城市数共计 666 个,其中各级城市的个数分别为 6 个、26 个、
41 个、177 个和 372 个,各等级城市数的比例大体上为 1:4:7:3O:62(表
8.5)。
表 8.5 中国城市的体系等级层次系统(1996 年)
层次 |
等级 |
城市数 |
城市名称 |
---|---|---|---|
首都 |
1 |
1 | 北京 |
直辖市 |
3 |
3 | 上海、天津、重庆( 1997 ) |
副省级 |
3 |
15 |
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
省会 |
4 |
17 |
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郑州、长沙、南京、南宁、海口 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
地级市 |
5 |
182 |
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 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包头、乌海、赤峰、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 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锦西、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 松原、白城,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大庆、伊春、佳木斯、七台河 牡丹江、黑河、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阳、盐城、扬州 镇江、宿迁、泰州、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衡州、舟山、台州、芜湖 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滁州、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鹰潭、淄博、枣庄、东营、烟台 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黄石、十堰、宜昌 襄樊、鄂州、荆门、孝感、荆沙、黄冈、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 张家界、益阳、永州、韶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惠州、梅州、汕尾、河源、阳江、清远、东莞、中山、潮州、揭阳、云浮、柳州 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三亚、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 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万县、南充、涪陵、宜宾、六盘水、东川、铜 川、宝鸡、汉中、延安、成阳、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石嘴山、克拉玛依 |
县级市 |
6 |
446 |
略 |
建制镇 |
7 |
略 |
说明:台湾及港澳地区未包括。以下表中,如特别说明,均未包括港、台地区。
- 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分布特征。1996 年中国共有设市城市 666
个,其中城市非农业人口大于 100 万的特大城市共计 34 个,占城市总数的
5.11%,大城市共计 44 个,占城市总数的 6.61%,中等城市共计 195 个,占城市总数的 29.28%,小城市共计 393 个,占城市总数的 59.0%。特大、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比例结构大体为 1:2.5:5.0,呈正金字塔型分布特征。但从城市非农业人口的比例结构上看,等级规模分布却呈倒金字塔型,其中特大城市、大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数为 10 325.47 万,占 666 个设市城市非农
业人口总数 20 817.68 万的 49.60%,中等城市非农业人口为 5 955.85 万,
占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 28.61%,小城市非农业人口数为 4 536.36 万,占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 21.79%。其等级规模的结构为 4.6:1.3:1。
不同等级层次的城市平均人口规模差异较大。从相邻等级的城市平均人口规模上看,·特大城市平均人口规模为大城市的 3.16 倍,大城市为中等城
市的 2.23 倍,中等城市为小城市的 2.65 倍。各等级城市的平均人口规模结构为:18.6:5.9:2.6:1。中国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具有下列特征:中国设市城市已由首位型分布向直线型转移,金字塔结构较明显,即大城市等级层次高、城市数量少、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城市城市数量多,但城市人口
比重低。
三、中国城市体系职能组合结构
根据中国城市现状特征,将其职能划分为如下基本类型(表 8.6)。表 8.6 中国城市基本职能类型表
地域主导作用 |
城市基本职能 |
|
---|---|---|
类 | 型 | |
1.以行政职能为主的综合性城市 |
行政中心城市 |
全国性中心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 地方性中心城市 |
|
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
水陆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水陆运枢纽城市 陆空运枢纽城市 |
部门交通性城市 |
铁路枢纽城市 |
|
港口城市 |
||
口岸城市 重型工业城市 |
水运口岸城市 空运口岸城市 陆运口岸城市 煤矿城市 石油工业城市 冶金工业城市 电力工业城市 化学工业城市 |
续表 8.6
地域主导作用 |
城市基本职能 |
|
---|---|---|
类 | 型 | |
3.以工业职能为主的城市 |
重型工业城市 |
建材工业城市 |
轻型工业城市 |
机械(含电子)工业城市 食品工业城市 |
|
纺织工业城市 森工城市 皮革工业城市 造纸工业城市 其它类型轻工业城市 |
||
4.以流通职能为主的城市 |
贸易中心城市 |
地方贸易中心城市 对外贸易中心城市 |
旅游城市 |
由于各个地区自然环境背景、历史发展过程不同,不同地区城市体系的职能类型与职能结构有较大差异,每一地区城市体系职能结构都有几个反映地域城市体系职能特点的主要产业部门,形成城市体系职能地域组合类型。影响中国城市职能地域组合特点的因素有: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大型矿产资源开发。大型矿产资源开发可促进相关加工行业的发展,形成具有一定组合特点的地域城市体系职能结构。如山西能源生产基地,辽中南钢铁工业基地,城市体系职能构成与大型矿产资源开发直接相关。②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区域城市体系职能最初形成与区域自然资源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农业生产条件对轻加工工业型城市体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如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职能中,轻加工工业占重要地位。③国家产业政策。由于区域城市体系职能地域分工的需要,国家产业政策中,常将某些产业向某些地区倾斜, 形成不同区域的城市体系职能组合类型。如电子工业布局,80 年代以前重点布局于西南地区,80 年代以后转向东南沿海开放区,形成电子工业占重要地位的城市体系职能类型(表 8.7)。
表 8.7 中国城市职能地域组合
城市职能地域组合类型 |
主要区域 |
职能组合结构 |
---|---|---|
工矿和重加工工业型 |
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南地区 |
钢铁、煤炭 |
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陕北及内最古西部 |
煤炭、冶金 |
|
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
煤炭、电力、机械 |
|
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地区 |
原材料、重化工 |
|
机械、化工工业型 |
以长春、吉林为中心的东北中部地区 |
机械工业、化学工业 |
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中心的东北北部地区 |
石油、化工、机械工业 |
|
机械、化工、轻加工工业型 |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
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农产品加工业 |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地区 |
电子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化学 工业 |
续表 8.7
城市职能地域组合类型 |
主要区域 |
职能组合结构 |
---|---|---|
机械、化工、轻加工工业型 |
闽南沿海经济开放区 |
电子工业和轻加工工业 |
综合型 |
以济南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地区 |
石油、煤炭、冶金、机械、化工、轻工 |
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 |
冶金、机械、轻工 |
|
西南地区 |
冶金、化工、机械、轻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