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

西双版纳本为人少地多之区,1949 年人口仅有 19.9 万人,人口密度平均 10.3 人/平方公里,至 1995 年增至 81.8 万人,人口密度达到 42.5 人/平方公里,即使如此,只及全国人口平均密度的 1/3,不到东部沿海区的 1/10, 仍属低密度人口区,尚有较大的环境容量。

然而,人口增长,毁林开荒,刀耕火种,强度开发与落后的生产方式, 给西双版纳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导致天然森林大面积被毁,水土流失加剧,土壤养分大量损失,一些河流洪灾增多。

西双版纳突出的问题是天然原始林减少,次生天然林与人工林大量增加。如 1982 年比 1963 年天然林减少 443.6 万亩,而 1973 年比 1963 年灌木

林净增 467.1 万亩。虽然森林覆被率 1995 年达到 63.2%,但环境仍有劣变现象。90 年代与 50 年代比较,林区相对湿度平均下降 3%~5%,在干季下降更明显,达 7%~8%,平均风速增加 0.6 米/秒,并有 8 级大风发生,雾日减少,

雾时缩短。以景洪为例,50 年代雾日年均为 184 天,雾时持续 8.1 小时,纯

雾露量日达 0.4 毫米,80 年代年雾日减至 100 天,雾时持续仅 4.5 小时,日

最大雾露量降至 0.2 毫米。可见,本区森林不仅要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 而且还要注意具有良好的森林结构,而人工林与灌木林的功能远不能与天然热带雨林与季雨林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