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搞工业和多种经营,实现脱贫致富
经济贫困是黄土高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据粗略统计,1995 年黄土高原全境的国内生产总值约有 2 700 亿元,人均近 3 000 元。其总值还不及一个
河北省,而只相当广东(5 440 亿元)、江苏(5 150 亿元)或山东省(5 020 亿元)的一半多一点。而人均产值更比沿海省市低 l~3 倍。况且,黄土高原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是由大中城市提供的,农村经济水平更低得多。如农村人均纯收入:1995 年山西为 1208 元,河南为 1120 元,陕西 963 元,甘肃定
西和宁夏固原地区收入最低,人均只有 500 元左右。可见,黄土高原的农村还相当贫困,脱贫任务很艰巨。
在全国贫困人口中,黄土高原要占 1/4 以上。因而,整治黄土高原,不仅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吃饭问题,而且还必须解决贫困问题,做到既治沟又治穷,治沟与治穷相结合,以治沟挖穷根,以治穷促治沟。
解决黄土高原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彻底扭转过去单一务农、片面搞粮的传统习俗,克服小农经济意识,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种植业、养植业、加工业及其他农村副业, 加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想方设法把黄土高原原来自给性、封闭性的死水一潭的经济搞活,农村经济收入才能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黄土高原一旦建立起良性的生态经济体系,有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就会大大加强黄土高原的治理速度,迅速改变其落后面貌。
应该指出,黄土高原发展工业除了国家从全局出发需要建立的大型企业外,应就地取材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不能盲目追求大和洋。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工业很有前途,但也有许多制约因素,如技术力量薄弱、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产品质量差占领市场困难)等。黄土高原发展工业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前些年,黄土高原一些县脱离实际盲目建厂,亏损严重。例如,晋西北一些贫困县利用贷款建立了一些较大的工厂(甚至需要一些高技术的厂子),结果产品质量上不去,原料供不上, 市场打不开,不仅不获利,反而亏损累累,欠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债务无法偿还,成为经济包袱。所以,黄土高原发展工业必须吸取上述教训,应立足本地资源,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以发展地方性乡镇企业为主,主要利用本地资源加工增值,采取“滚雪球”的方法逐步发展,这样发展起来的工业根基才稳固,效益才会越来越好,地方的经济才能带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