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近 10 多年来,黄淮海地区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的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的双重影响,致使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黄淮海地区随着钢铁、火电、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建材、造纸等大污染产业及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环境负荷逐渐加重,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1995 年区内平均废气排放密度为 552.63 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其中 SO2 排放密度为 8.89 吨/ 平方公里,废水排水密度为 11 334.9

吨/平方公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密度为 289.20 吨/平方公里,分别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 3.2 倍、3.56 倍、1.92 倍和 3.3 倍。其中以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影响最大。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邯郸、济南、青岛、潍坊、徐州、焦作等已成为重污染和中污染城市。地表水由于污染物长期积累的结果,除少数水库外,几乎所有河流及湖泊等水体污染物均严重超标,分属于地表水Ⅳ 类(中度污染)和 V 类(较重污染),其中一部分河水黑臭,已完全丧失功能。当前区内环境污染较严重的有三类地区:一是产业和人口过于集中的超大和特大城市地区,如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郑州等;二是污染性企业较集中而扩散自净能力较弱的地区,如唐山、淄博、徐州、邯郸、焦作等; 三是乡镇企业较发达而分布又甚分散的地区,如山东半岛、京津唐地区、冀南及豫北地区等。由于今后 10~20 年,本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消耗量大、“三废”污染较严重的基础工业仍将会有较大发展,因此将继续面临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

  1.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如旱涝灾害,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平原地区的盐碱、风沙和采煤塌陷地,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以及滨海地区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而引起的海水入侵等。以山东省为例,全省水土流失面积 6.48 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 41.3%。黄泛平原风沙面积 46.9 万公顷,盐碱地面积 65.8 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

的 9.8%),海水和咸水入侵面积 593.7 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地累计 537 平方公里。

  1.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黄淮海平原濒临的黄渤海海域,由于受到沿岸地区的工业、城镇、农业和旅游业的污染,特别是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海,致使沿岸地区海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引起渔业资源大幅度减少。据统计,渤海沿岸地区每年向渤海排放的工业和城市污水达 29.9 亿吨,占全国排放入海量的 34%,其中主要有毒物质 69.9 万吨,占全国的 47.7%;经河流排放入海约 21.5 亿吨,占整个污水排放量的72%①。由于沿海水域污染使海水呈富营养化,进而诱发赤潮发生。80 年代中期以来,黄渤海近海多次出现赤潮,有时面积达 30~40 平方公里。赤潮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而且给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旅游业造成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