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
位于河西走廊的东段,是目前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两个流域之一(另一个是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过度,是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的流域。石羊河流域的平原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盆地,是武威和民勤绿洲分布区。石 羊河数条支流出祁连山后进入武威盆地, 然后以泉水汇流成平原河流穿越红崖山,流入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的民勤绿洲。解放后由于武威盆地经济发展较快,水利事业有长足进步, 山区水库的修建,渠道防渗,地下水开发,灌溉面积迅速扩大,引水量和耗水量大增,结果使进入民勤盆地的地表水量(包括泉水量)剧减。据统计, 武威盆地泉水出露量由 50 年代的 7.3 亿立方米减至 90 年代初的 2.8 亿立方
米;而通过红崖山流入民勤盆地的石羊河水量,由 50 年代的 5.46 亿立方米
减至 80 年代的 2.22 亿立方米,90 年代更减至 1.48 亿立方米。民勤绿洲灌
区为补充地表水源不足,从 70 年代初期开发利用地下水,开采规模不断扩
大,到 90 年代初地下水的年开采量已达 6.21 亿立方米,年超采量 3.91 亿立方米。20 年来民勤盆地累计超采地下水约 45~50 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了 4~17 米。绿洲内部形成了总面积近 1000 平方公里的三个大型地下水下降漏斗,北部湖区地下水矿化度由原来的 1.0 克/升左右上升至 3.5 克/ 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和水质恶化,造成土地旱化和防风固沙植物衰败枯死,引起再度沙漠化。据民勤县林业局统计,维系民勤绿洲生死存亡的 110 万亩固沙植被,70%已经衰败;绿洲周围沙丘植被覆盖率由 50 年代的 44%降至目前的 15%以下;一度达到 110 万亩的人工沙枣林和梭梭林,已有 74 万亩衰败死亡并全部沙漠化;由于缺乏地表淡水和地下水盐化,绿洲最北部湖区近 20 年来已有 40 万亩农田弃耕,并风蚀沙化变为沙漠。
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地表水源不足,不增加地表水量只靠超采地下水维持,地下水资源遭到最终破坏之时就是人类完全退出民勤绿洲之日,将彻底丧失这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干旱地区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当然也不是毫无办法,但治理起来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要有决心作出大的牺牲。第一,树立内陆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态系统观念,根据历史和现状,在武威和民勤之间进行石羊河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上下游则应按所分水源重新规划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二,尽可能从域外调水,越多越好。石羊河流域东、南两面与黄河流域接壤,虽然是水源不太丰富的半湿润区和缺水的半干旱区,但还是可以调济给石羊河流域部分水源的。正在施工的黄河“景电二期”
① 曲耀光,马世敏,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996。
提水工程,每年将向民勤地区调水 0.5 亿立方米。另外设想和计划中的还有“引大济西”(引大通河水至石羊河流域的西大河)与甘宁交界处“大柳树引水至民勤”工程。后者不知何时能实现,前者虽增加了 0.5 亿立方米的水源,但对每年超来 2~3 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下降 4~17 米的民勤盆地来说,要恢复“最佳生态地下水位”,改善和治理恶化了的生态环境,无疑是杯水车薪。第三,根据干旱区缺水和可能外调水源及流域所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的实际,尽快进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三阶段——可用水资源经济利用阶段,即全面节约用水,不但要建立节水型工业,更要建立节水型农业,最终建立具有全民意识的节水型社会。按照水资源承载力适度发展流域的社会经济,才能使流域恶化了的生态环境得到彻底的治理和恢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