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现状
在长江三角洲的交通运输中,货物以水运为大宗,总吞吐量超过 3.5 亿
吨。其中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海港,货物吞吐量稳定在 1.5 亿吨上下(最高年
份 1993 年达 1.8 亿吨);由上海至南京的沿长江各深水港吞吐量约 8 000 万吨。南京新生圩港、镇江大港、张家港港、南通狼山港等四个深水港区开放后都显著增加了吞吐能力,沿江已建成万吨级泊位 98 个,预计到本世纪末
将超过 135 个以上。杭州湾以南的宁波港已突破 7 000 万吨的吞吐量,舟山
港建成了 23 万吨级的石油码头。杭州湾北岸的乍浦港与上海金山紧连,已建
有万吨级的散货码头和 2.5 万吨陈山石油码头。
浦东新区的开发也推动了对外航运的发展,外高桥的 4 万吨级泊位已建成投产。金桥区还有一系列大吨位泊位正在建设。
本区内河航运仍以上海为枢纽,通过黄浦江、苏州河、苏申外港线、长湖申线、京杭运河、锡澄运河等河网,沟通苏、锡、常与杭、嘉、湖地区, 并衔接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平原和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构成我国最大的内河运输网。
本区铁路客货运输十分繁忙,但仅有沪宁、沪杭、杭甬、宣杭四线,与
津浦、浙赣、宁芜、皖赣诸线相接。上海虽为运输枢纽,但只有两条铁路干线(均建成复线),运力十分紧张。目前沪宁线的货运量已超过 6 000 万吨, 客车日通过 50~60 对以上,整年任务十分紧张(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后,客运有所缓和,但季节性紧张仍然明显)。宣杭线通车后,北方列车南下可不再绕道上海,运距缩短约 200 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宁—沪—杭之间的运输压力。
本区有多条国道公路贯穿,构成以沪宁杭为骨架、连接各市县的公路网, 农村各级村镇亦普遍有不同等级的公路相连。沪宁、杭甬高速公路已于近年开通,沪杭高速公路也在加紧建设。
本区已开通的民用机场除上海虹桥国际空港外,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舟山等均有通航机场,上海还将新增浦东国际机场, 宁杭还分别在禄口(江宁县境)、萧山的沿江带筹建新机场,以满足今后发展和大型客机起降的需要,其中禄口机场已通航。本区近 10 万平方公里内将形成一系列空港,需按机场位置、功能、级别加以协调、组合,形成航空网络,以充分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长江三角洲的交通运输已有较好基础,对本区经济发展、沟通和国内外的经济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十余年来的建设,以往交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所缓和。但是不论从目前的运输状况或是长远的发展来看,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心点是围绕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内河与陆上交通体系,这是扩大开放、发挥上海龙头作用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优势,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所必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