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

是指物体有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例如,一般树木、冰块等都属于漂浮的物体,这种物体也叫作“浮体”。浮体可以静止在液面上,也可以在液面上水平运动,例如轮船,船从河里驶入大海, 船是沉下些还是浮上些?有人认为海水的密度比河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将比河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此种观点是错误的。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的大小,不仅决定于液体的密度,而且还决定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因此,只有在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对物体产生的浮力才越大。船所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是变化的,所以液体的密度大,对物体所产生的浮力不一定大。船无论是在河里,还是在海里,都是浮在液面上。根据浮体的平衡条件,河水或海水对船的浮力都应

等于船的重量,又因船的重量不变,所以,河水对船的浮力等于海水对船的浮力,即:ρ河gV 排河=ρ海gV 排河。因为 g 是一个常量,而ρ海>ρ河, 所以 V 排海<V 排河,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小,船应浮起一些。可见,同一浮体不论放在什么液体中,其所受浮力都等于它自身重量,即 F 浮=G 物。

根据 F 浮=ρ液gV 排和 G 物=ρ物gV 物,结果漂浮条件 F 浮=G 物,可推出 V

/V 物=ρ物/ρ液。此式表明,只有ρ物<ρ液时,V 排才小于 V 物,物体才能漂浮在液面上。由 F 浮=ρ液gV 排及漂浮条件 F 浮=G 物,可以得到 V 排=G 物/ ρ液g。此式表明,浮体没入液体里的体积与浮体重量成正比,与液体密度成反比。故同一物体(G 物不变)在密度不同的液体里漂浮,排开液体的体

积不同,没入深度也不同。这就是比重计的原理,也是轮船在淡水里和海水里航行时吃水深度(没入的深度)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