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

通过闭合回路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这样产生的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这一现象首先由法拉第于 1831 年发现的。磁通量的变化在线圈中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产生可用导体中自由电子受到磁场的洛仑兹力来说明。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

时,即使导体不存在,也将引起电场,因而在任何闭合路径中形成电动势。电磁感应现象继奥斯特实验(电流引起磁场)之后进一步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紧密依存关系。麦克斯韦方程组以此为主要依据之一。在电机工程中,也有很重大应用,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都是以电磁感应现象为根据而制成的。若一导线在 1 秒钟内切割 1 韦伯的磁感应通量时,此导

线两端可产生 1 伏特的感应电动势。欲使感应电动势增强,可采取如下的方法:(1)加快导线与磁场相对运动之速度;(2)加强磁感应强度;(3)将单根直导线加长,或用多根单直导线单向同时切割磁力线后串联起来;(4) 采用最大的切割磁力线的角度(即垂直切割)。在无数的实验中证明,只要在闭合线圈中磁通有变化就会出现感应电流,不管这个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它可以是磁场与线圈的相对运动,也可以是电流的变化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