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
凡光线在通过疏密不同介质交界面时改变方向的现象,称为光之折射。如图 4—3 所示,光线 AB 由空气
■
内斜向射至水面,自入射点 B 起,就向这点的法线 EE'偏折而取 BM 的方向,若在水底置一平面镜 M,使反射线 MC 再由水中透入空气,则自入射点C 起,离开法线 FF'偏折,而取 CD 的方向。偏折后的光线 BM 和 CD,称为折射线,折射线和法线所成的角,如∠E'BM 和∠FCD,称为折射角。由此可知光线由稀的介质入射到密的介质时,折射线常向法线偏向,故折射角常比入射角小;若由密的介质透入稀的介质时,折射线常离法线而偏向, 折射角常比入射角大。当光线通过介质的密度在不断变化时,光线前进的方向也随之而改变,因此我们隔着火盆上的热空气看对面的东西时,会觉得那东西不停地在闪动着。这是由于火盆上面的空气因受热很快地上升, 这部分空气的密度便和周围空气的密度不同,而且热度还不断在变化,当由物体射来的光线通过这样的空气,其折射光线的路径不断发生变化,就会使物体变成了闪动的形状。在炎夏中午时分,假使躺在地上来看树木、房屋和人物,它们的轮廓好像是透过一层流动的水一样,而且动摇不定。这是因为那时十分炎热,地面的辐射热很多,温度高,接近地面的空气受热,密度变小,因而上升,成为向上流动的气流,由物体射来的光线通过这种变动着的气流折射光线的路径就不断改变,因此所看到的物便都动摇不定。我们在夜里看到天空中恒星的闪动,也是这个道理。大气里经常存在着密度不同的气流和旋涡,当恒星的光线通过这种气流时,就会使它原来折射的路径发生变化,一会儿到左,一会儿到右,恒星是不会闪动的, 都是这折射光造成的。又如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时,光之折射作用尤大。在地平线下的太阳,阳光从太空(真空)平射至逐渐变化的光密媒质空气中而发生的折射,光线传到地面是一曲线,因为光之折射的关系,太阳看上去就如同刚刚接触到地平线的下缘一样,其实它业已落至地平线以下 了。同理,当太阳刚刚还在地平线下的时候,看上去它已升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太阳实际上比我们肉眼所见的要落得早些而起的迟些;这等于说,光之折射将我们的白天稍稍加长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