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式为量子力学中粒子运动的基本方程式,但是这一理论假定粒子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得多,因此它是非相对论性的。理论的基本点是一物理系统中的特定能量,可用一波动方程求出。此方式式的形式为
ih ∂ψ
∂t
= − h2 ∇ 2
2μ
ψ + u(r,t)ψ
此方程也常称为薛定谔波动方程,它描写粒子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它反映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上式也常写为
[- h ∇ 2 + u(r,t)]ψ(r,t) = ih ∂ ψ(r,t)式中[- h
v2 + u(r,
2μ ∂t 2μ
t)]称为哈密顿算符,ψ( r,t)是波函数。在经典力学中,动量和能
量的关系为
2
E = + u(r,t) 2μ
式中E为总能量,P为动量,u(r,t)为势能。自由粒子的波函数是平面波:
ψ(r,t) = A
− i ( Et−ρ·r) e h
它是薛定谔方程的解,我们可以由解来反推方程,即
∂ψ = −
∂t
i EAe h
- i ( Et −pr) h
= − i Eψ h
- i ( Et−P x−p y−p z)
∂2ψ
∂x2
∂2 h
A ∂x 2
x y z
APx2
- 1( Et −P x−p y −p z)
= − e h
h 2
x y z
三式相加,得
∂2ψ
∂y2
∂2ψ
∂Z2
= − Px 2 ψ
h2
P2
= − y ψ
h2
= − P 2 ψ
h2
∂2ψ + ∂2ψ + ∂2ψ
= ∇2ψ
∂x2 ∂y2 ∂z2
( Px2 + P 2 + P2 )
= − h2
ψ = − P ψ
h2
利用自由粒子的能量和动量的关系式:
p2
E = (μ为粒子的质量)
2μ
∂ψ
由 ∂t
2
= − i Eψ h
P2
和 ∇ ψ = − h 2 ψ
则有 ih ∂ψ
∂t
= − h 2 ∇ 2ψ
2μ
∂ψ = − i Eψ改写为
∂t h
∇ 2ψ = − p
H 2
Eψ = ih ∂ ψ
∂t
改写为
(P· P)ψ = (−ih∇)·(−ih∇)ψ
式中∇是算符:
∇ = i ∂
∂x
- j ∂
∂y
+ k ∂ .
∂z
由上两式的形式可以看出,粒子的能量E和动量p分别与下列作用在波函
数上的算符相当:
E → ih ∂ ,
∂t
P → −ih∇
设粒子在力场中的势能为u(r, t ),在这种情况下,粒子的能量和动量的关系是
2
E = + u(r, t) 2μ
用上述与能量和动量相对应的算符代替 E 和 P,并在等式两边乘上粒子的
波函数ψ(r,t)便得到
ih ∂ψ
∂t
= − h2 ∇2
2μ
ψ + u( r, t)ψ
这就是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在这个方程式问世以后不久,就被成功地用于解决许多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的问题,并促使有关学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