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一、城市经济活动分类

(一)城市经济的部门划分

人类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场所和生活居住场所在空间上的合理结合。任何类型居民点的分布和结构形式要和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相适应,要和他们所采取的交通方式相适应。

农业和非农业是经济活动的两种基本类型。农业是人们通过劳动去强化或控制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的一种活动,这就决定了农业活动的主体分散于广大的“面”,而服务于“点”。一般要以分散聚居的形式来组织生产和生活。非农业活动由各种工业和服务业所组成。他们把天然的或人为的各种物质通过力学的、物理学的和化学的处理和加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或为人们提供各种劳务。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必须集中于“点”而服务于“面”。一般以集中聚居的形式组织生产和生活。

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经济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是世界上通行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又从中划分出第四产业甚至第五产业。目前中国的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除一、二产业以外的各业都属第三产业,其中又可分为 4 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①

在大的产业部门下面,国民经济又分成若干行业。各国的行业分类也不完全相同。中国经济(包括城市经济)的行业分类目前分为 13 个门类,即:

①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②工业;③地质普查和勘探业;④建筑业;

⑤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⑥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⑦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⑧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⑨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

  1. 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行业。;

在 13 个门类内部又可以分成 75 个大类,314 个中类,668 个小类。②以

① 详见《中国统计年鉴 1990》,第 85~86 页。

② 《中国统计年鉴 1990》,第 109 页,详见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 4754—84)。

工业为例,最新的分类体系把工业分为 40 个部门。

每个物质生产部门可以用产值或净产值来衡量它们的经济活动量,非物质生产部门可以用纯收入来计量它们的经济活动量。

货币形式的城市各部门经济活动量的资料常常不容易收集。考虑到所有的经济活动无不通过劳动力来进行,城市劳动力的数量大小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劳动力在各经济部门的数量是更加常用的衡量城市各部门经济活动量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指标。

城市按各经济部门本身的特点而进行的部门分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种分类只说明城市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数量,不能说明这些产品和劳务消费在什么地方。

另一种城市经济活动的分类包含了城市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消费的区位因素。这是研究城市经济活动更重要、更有效的一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