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35 该城市区域住宅业增加 1000 万美元后的投入需要

(单位:100 万美元)

轮次(产出)

生产部门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总 计

农矿业

1.555

1.107

0.782

0.558

0.400

0.260

4.662

工 业

2.162

1.461

1.034

0.741

0.532

0.382

6.312

交通业

1.060

0.808

0.591

0.427

0.307

0.221

3.414

住宅业

金融业

0.970

0.711

0.519

0.375

0.270

0.194

3.309

其 它

1.182

0.899

0.655

0.472

0.340

0.254

3.793

总投入

6.929

4.986

3.581

2.573

1.849

1.302

21.220

出,又有第二轮的投入,⋯⋯,一轮又一轮的投入经计算后合在一起产出表35 上的数字。在这个例子中,预测到第六轮时已足以反映问题。从表上可以

预计住宅业 1000 万元的投入将会导致在其它经济部门进一步增加 2122 万美元的产出,该产业的乘数是 3.12。

使用同样的程序可以计算其它产业部门的乘数。这样得到的乘数比估计各部门基本和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当然要更符合实际。

总之,经济基础理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其一、不论是一个城市、一个县、一个省、一个国家,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为市外、县外、省外、国外服务的经济活动。其二、门类较多的综合性大城市, 抵抗外部市场波动的能力较大;新的基本经济活动的引入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也较大。而经济结构单一的中小城市则正相反。其三,为了最大限度推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把专业化和综合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合理地确定重点产业部门,寻找出乘数效应较大、产业链较长、能带动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相关部门发展的推动性产业,发挥为外地服务的专业化部门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求在专业化基础上合理地综合发展城市和区域的经济。二者结合的好坏可以一定发展阶段的城市和区域乘数最大化为原则。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不仅能比较圆满地解释城市的发展机制,预测和规划城市未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还为城市职能分类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将在下一章给予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