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69 若干职能的门槛人口规模比较

门槛人口规模

中心职能

此这些职能要求有较大的服务范围。人们经常需要的,一般是低值或易腐烂的商品和服务,顾客不会舍近求远,门槛值低,服务范围也小。

贝利和加里森根据克氏的思想,曾在美国华盛顿州作实证研究,调查 33

个中心地的 52 种中心职能,①发现不同职能的店数(N)与中心地规模(P) 存在如下统计关系:

p=a·by

式中 a、b 为回归系数,当 N 等于 1 时,可得到每种职能的门槛值。表 69 第一栏是从低级到高级挑选其中几种职能来说明门槛值的差异。

不言而喻,具有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区域,相同职能的人口门槛和入门次序是不一样的,因此中心地的职能组合也不相同。表 69 中的第二栏,就是新西兰康特伯里和美国华盛顿州某些职能门槛人口规模的对比。②

根据职能门槛值的高低和入门次序,就可以对各种中心职能分出高低等级。低阶职能的企业数当然比高阶职能的企业数要多。

  1. 中心地的等级和中心性

根据中心地所执行职能的数量,也就可以把中心地划分成高低不同的等级。中心地等级结构的普遍性特点有:①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反之中心地的等级越低,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少,人口也越少。②高级的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这些新增加的职能有较高的门槛值和较大的服务范围。③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它的服务范围也就越大。反之,越是低级的中心地,数量越多,相互间隔越近,服务的地域也越小。

克氏的这一基本思想,后来有很多学者加以检验、证实。囿于大城市的中心职能、企业单位和职能单元的数量过于浩大,这些实证工作一般都是在较小范围内的较小聚落进行的。

克里斯塔勒当时要以整个德国南部为研究的样本区,他不得不设法寻找一种尽可能简单地衡量每一个中心地对周围提供服务的性能和地位的指标,即所谓中心性(Centrality),也称中心度。现在人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求取每个城市包含几十个变量的综合的中心性指数,克里斯塔勒在 30 年代没有这个条件,他选用了中心地的电话指数作为评判一个聚落中心职能的标准。他以德国南部全区的电话数(Tg )除以全区的人口(Eg),得到每人平均的电话数,称为电话密度,以这个电话密度乘以一个中心地的人口数(EZ),其数值为该中心地的预期的重要性,该中心地实际安装的电话数(TZ)称为中心地的实际重要性,两者的差值即为中心性指数。表达式为:

① 参见参考文献 21。

② 引自参考文献 64。

T

Z = T − E g

Z Z

g

克氏计算后得出南部德国各级中心地的中心性(表 70)。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