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与城市发展机制

(一)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城市的 B/N 比在不同城市之间有很大差异。

首先是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非基本部分的比例有相对增加的趋势。城市越大,城市内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越密切,城市内部的交换量越多,城市居民对各种消费和服务的要求也越高,城市也越有可能建立较为齐全的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和设施。而小城市一般只有很小

一部分的生产和服务是维持本身需要的,基本活动部分比重较高。

在规模相似的城市,B/N 比也会有差异。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 B/N 比大, 而地方性的中心一般 B/N 小。规模相似的城市,如果一个是位于大城市附近的中小城镇或卫星城,另一个是远离大城市的独立城市,则前者因依附于母城,可以从母城取得本身需要的大量服务,非基本部分就可能较小;而后者必须建立自己较完整的服务系统,非基本部分就较大。

老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完善和健全了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体系,B/N 比可能较小,而新城市则可能还来不及完善内部的服务系统,B/N 比可能较大。

城市经济的基本/非基本部分的结构随着时间的发展也有变化。乌尔曼等对美国 14 个部门 1940、1950、1960,3 个年份的城市最小需要量比重的分析发现,有些部门的最小需要量随时间变化相当稳定,而个人服务和专业服务两个部门的变化幅度相当大。可能因为家庭仆役人数的减少,前者的最小需要量 1940 年以来大大下降;而专业咨询的发展,后者的最小需要量大大上升。莫尔的分析表明,1940~1970 年期间城市总的最小需要量比重,总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大城市尤为明显,中等城市次之。在最低等级的小城市,不仅增长的趋势不明显,反而还略有下降(图 35)。这种变化趋势还在不断发展中。

另外,城市人口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对城市经济的基本/非基本结构也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