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49 年以前的兴起阶段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许多人认为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所以在各方面提倡向西洋学习,故这一时期的中国城市地理学受欧美的影响最为深刻。一方面中国派遣许多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包括学习地理;一方面有不少外国地理学家到华考察和讲学。通过这两个途径,西方的地理学开始传入中国。

1909 年张相文等仿效欧美的先例创立“中国地学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萌芽。20 世纪初叶,许多赴欧美留学的学生开始回国,其中以竺可桢、丁文江、翁文灏为代表,是公认的中国近代科学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开创者。他们将西方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工作经验带回中国,用野外考察、因果分析和推理代替了单纯方志性的记叙。他们在国内又亲手培养了一批地理人材,不少人接着在西方深造,取得学位,又回国服务。从 1921 年起,多所大学相继设立了地学系或地理系,1934 年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同年出版会刊《地理学报》。到 1937 年前的若干年中,中国的人文地理学曾经有一个短暂的相对繁荣时期。但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设有地理系的几所著名大学和地理学会、地理研究所均内迁到重庆、遵义、昆明等地,处境极为困难,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不得不限于西南、西北等地的路线考察和区域研究。抗战胜利后,情况也未能恢复正常。

综观这一阶段,中国人文地理学毕竟已形成雏形。有了一支有理论有实践的研究队伍,研究的领域几乎在人文地理的每个分支全面展开,在人地关系论、经济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军事地理等各地理分支领域都取得一定进展。专门的城市地理学的论文始见于 20 年代, 以单个城市的研究为主,论及南京、无锡、重庆、昆明、成都等,面上的研究较少,理论探讨则更是寥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