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方法

本书的前面各章实际上为如何进行城镇体系规划作了必要的准备,除了有关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外,已经介绍了城镇体系规划中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模式。例如第二章中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概念的采用;第三章中有关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方法;第四章中有关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第六章中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第七章中量测城市规模分布的方法;第八章中城市吸引范围和城市经济区划分的方法等等。具体的方法和数学模式当然还有很多,今后还会尽出不穷。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补充的是,从总体上讲,工作方法要注意 4 个结合: 1.注重调查研究,上下结合

向上级和当地领导部门调查,了解领导的意图和精神;向下面实际工作部门和基层单位调查,取得第一手材料;再由规划工作者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观点。“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有人认为,“在区域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制定中,应该强调规划的制定者、研究者的价值观都要服从上级单位的价值观,这是区域规划制定的准则,但是也允许在满足上级单位的价值观的情况下,有制定者的价值观和研

究者的价值观”。①这一观点值得商榷,至少这只有在上级单位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前提下可以成立。就城镇体系规划而言,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和错综复杂的关系。上级单位的意见常常比较正确,但也不能排除他们有时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的可能,在实践中这类例子不在少数。强调规划过程要贯穿上下结合的调查研究,目的就是要发挥规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调查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上级单位的正确意见无疑应该采纳,对他们不符合实际的计划、设想,则应该坦诚地交换意见,尽可能取得协调一致。无法取得一致时,规划人员应该保留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写入规划报告,供规划在审批的程序中引起注意和讨论。

  1. 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

大的方向性问题要注重宏观分析,和中央、省的有关正确精神保持一致;中观分析是城镇体系的主要工作领域,这一点与城市总体规划、小区规划不同。虽然在工作中不以微观分析为主,但常常需要从微观中抓典型。

  1.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既不要固守传统的缺乏分析论证的定性描述,又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纯数学游戏。脱离了定量分析的定性结论,常常缺乏说服力;脱离了定性分析的定量化,不过是花架子、装饰品,有时还不免是“rubbish in,rubbish out” 的把戏。正确的结合应是定性在前,定量在后,正确的定量分析结果还应转化为定性化表述,以便为人们所理解。总的说来,目前定量分析仍较薄弱, 应该提倡计量化、模式化和其它一切有用的新方法,更应提倡使用“适用技术”,能用简单数学模型解决的问题就避免用复杂的模型。

  1. 文字表达和地图表达相结合

文字部分可由总报告和附件两部分组成,城镇化和城镇体系部分的内容一般占总报告篇幅的一半或略多,基础条件分析约占 1/3。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满足规划的前提下,文字报告的组织形式、章节安排可以灵活,无须千篇一律,特别是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 3 部分是根据中国目前的研究状态,考虑到规划工作条理的清晰的工作的方便而划分的。在内容上联系密切、互有交错,文字表达上要有重点地加以揉合组织。若过于机械,容易造成内容的重复。也有人主张把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分解为地域空间结构、等级规划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和城镇网络结构 4 部分,① 也是可以考虑的。从更严密的理论体系来看,哈格特等认为枢纽区域系统的空间分析由 6 部分组成,即交互作用(interaction),网络(networks), 结节(nodes),等级层次(hierarchi-es),面(surfaces),扩散(diffusion)。

①这样的体系是否也用于城镇体系规划似可进一步研究。还有一种意见认

① 参见参考文献 33。

① 参见参考文献 220,第 43 页。

① 参见参考文献 219。

为,城镇体系规划应该包括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基础设置配置标准和测算城镇发展用地及城市近期建设投资。反对者则认为这不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且实际上也不容易做到。笔者对此持后一种态度。

地图在空间规划研究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既是地理工作者擅长的一种空间思维的方法,也是成果表达的一种直观、通俗、生动活泼的手段,可以和文字报告相得益彰。不必追求图件的数量,但是表示城镇体系各要素的现状和规划的基本图件不可缺少,再配合必要的分析图。图件要兼顾信息量(太简单则信息量贫乏,说明可以归并)、可读性(主题突出,能读得懂,内容太庞杂会令读者不得要领)、科学性(内容正确、位置准确) 和艺术性(美观)。

城镇体系规划在中国还只有几年的实践,距离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编制程序和一系列有关规划的标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要把基点放在不断加强城镇体系的理论建设上,不能只停留在分别对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作一般分析,应加强对它们的动态演变、合理模式、结构调整和科学预测的研究。只有对城镇体系三大结构各自的演变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机制有所了解,才可能谈得上城镇体系规划的系统优化和合理调控。否则,规划的科学性就无法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