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84 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类型

A 集中战略

Ⅰ 自由放任战略

Ⅱ 首位城市地区的多中心发展战略Ⅲ 核心地区内的跳跃式分散战略

B 分散战略

Ⅳ 反磁力中心战略Ⅴ 增长极战略

Ⅵ 发展轴和发展走廊战略

Ⅶ 区域性都市和亚系统发展战略Ⅷ 省(州)首府战略

Ⅸ 次级城市战略

Ⅹ 小服务中心和乡村发展战略

Ⅺ 混合战略 资料来源:引自参考文献 75 。

集中战略都强调核心地区的重组,这种重组可以是自然发生的(类型Ⅰ),也可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都市区的规划实现的(类型Ⅱ和Ⅲ)。类型Ⅱ和Ⅲ之间的区别在于,类型Ⅱ是指用一个交通系统(可能是公共的或私人的公共汽车系统)把或多或少邻接的多个中心联系起来的一个大都市区域; 类型Ⅲ是在首位城市核心以外一定距离促进分散化的一个都市区。所有这 3 类都会产生高度空间集中的后果(除了类型Ⅰ在发展的后几个阶段可能导致分散)。

而分散战略包含了某种程度的地区间分散和促进核心区以外城市的发展,不过在空间分散的程度和优先发展的规模级上有所不同。

反磁力中心、增长极和发展轴(类型Ⅳ,Ⅴ,Ⅵ)属于同一主题的不同形式,前面已经有所介绍。反磁力中心是想用极化发展的形式与首位城市的极化效应相抗衡,其风险在于可能重现在首位城市所观察到的极化效应的种种消极现象。对于增长极战略,由于它不能成功地对其腹地产生扩散效应, 本身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又有限,并且出于政治上的妥协,有时设计的增长极过多,而人们对它的期望却很高,因此近几年来这个战略不那么受人喜爱了。发展轴战略试图克服单个增长极的有限活力,如果发展轴战略和改进轴沿线的交通条件结合起来,则效果不错。

类型Ⅶ,区域性都市和亚系统发展战略通常优先发展区域性城市并最大限度地带动小城镇。特别鼓励在区域性城市的重点产业和小城镇企业之间建立起后向联系,实施全区域的运输规划,向亚区级分散行政管理职能。此战略虽然很少被尝试,但是对正在形成强大区域聚落体系的地区可能是有效的。由于资源短缺,这种战略不能同时在所有区域实施。这样,从候选区域中决定优先实施的区域就成了一个困难的政治问题。因此它更适用于地区性规划而非全国性空间规划。

许多国家都由大量的省(州)级行政地域单元组成。省(州)首府战略

(类型Ⅷ)采取加强国家亚区规划和促进行政管理分散化相结合的措施,也是一种相对分散的战略。然而,该战略旨在促进所有省(州)首府的发展, 效果不大,因为一旦被帮助的首府城市太多,其平均的影响力势必削弱。有些首府其实缺乏发展潜力,而具有很大潜力的非首府城市却被忽视了。该战略要达到的行政管理和政治上的目标远远超过经济目标。

次级城市(secondary cities)战略是空间选择性的,它包括促进某些省的首府或非首府城市的发展。次级城市有时也叫中间(intermediate)城

市或中等规模(medium-sized)城市。该战略表面上和增长极战略有类似之处,其实不然。增长极战略强调从外部吸引推动性产业,而次级城市战略倾向于土生土长的发展,加强城乡联系,注重于社会和经济的基础设施,促进许多中心的发展。

该战略不仅有利于空间平等,还可以兼顾经济效率。因为:①如果规划期很长,极化倒转的假设成立,那么投资于次级城市迟早会有效率;②次级城市可以成为首位城市、其它特大城市与小城市、乡村地区的联系节点;③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许多发达国家,次级城市往往占有国家最有效率的区位,甚至有的城市产出水平高于首位城市。这样,发展次级城市就不一定要牺牲经济效率来换取区域公平。

最后,在次级城市战略中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对次级城市的确定。人口规模显然不是很合适的标准。在巴西,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在 50~100 万人, 而许多非洲国家,即使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也在 50 万人以下,中等规模城市

可能不到 2 万人。因此,根据国家的地理规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它方面的不同,规模完全不同的城市却可能起类似的次级城市的作用。当然各自的职能可能有所不同,在注重农村发展的国度,次级城市的主要作用是给周围地区提供高级服务,以稳定乡村人口;在强调工业发展的国家,次级城市被作为核心地区工业扩散的理想区位。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它们的作用也可能有差异。这就说明此战略需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加以设计和实施,它不是一个通用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