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9 1964~1980 年和 1980~1989 年各规模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比较(%)

1964 ~ 1980 年 1980 ~ 1989 年 增长率指数

规模级

城市数

增长幅度①

城市数

增长幅度②

②/① 673

232

191

145

168

185

199

大于 200 万

5

3.59

7

24.16

100 ~ 200 万

8

10.95

8

25.41

50 ~ 100 万

18

14.89

30

28.47

20 ~ 50 万

43

23.55

70

34.22

10 ~ 20 万

51

26.78

62

44.91

小于 10 万

42

38.10

46

70.39

平均

167

15.87

223

31.63

度的增长,没有列入正式统计的流动人口的增长更是前所未有。大城市人口的行政控制已不完全有效。

最后,中国的城镇化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力量和两种形式并行不悖的发展格局已日趋明显。由乡村工业化所带来的乡村城镇化的势头比 10 年前明显增强了。

第四,中国缓慢的城镇化过程并没有出现大城市人口过分膨胀的现象。这和世界其它国家是很不一样的。如前所述,中国城市的机械增长主要

发生在“一五”期间,在 1980 年以前中国特大城市总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当低,机械增长相对于自然增长更是微不足道。据胡开华的分析,1949~1979 年 30 年间 14 个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中机械增长部分只占 10%左右,而同时在全国城镇人口的增长中,机械增长约占 30%,故绝大部分机械增长分散在广大中小城镇,并非涌向大城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的机械增长还呈负值。①笔者以 1964 年的城市规模为基准,也分析发现 1964~1980 年期间50~100 万、100~200 万和大于 200 万的 3 个城市级人口的实际年均增长率

① 参见参考文献 173。

不仅低于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而且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说明人口迁出大于迁入。这本身是不正常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出现的不正常现象。1980 年以后经济进入正常发展,各级城市人口增长都明显加快,但 3 个大城市级的增长率仍然低于全国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表 19)。

对于这样一个十分清楚的现象,也有许多人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坚持认为中国大城市人口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大城市数量过多,城市规模结构头重脚轻,大城市人口的过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病”等等。但大量的资料和分析可以证明,这些论点的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都不充分,产生这些不正确的结论有思想认识和对比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城市概念和城市统计口径使用上的错误。①

第五,中国的城镇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的破产和城乡关系的尖锐对立展开的,它是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道路,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城镇化的本质特点。今天和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波澜壮阔的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