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发现
课程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分类
发现
课程
榜单
标签
注册
登录
城市地理学b
文档评分:
4.0 (
0 个有效评分
)
文档语言:
中文
章节数量:
197
阅读人次:
10544
收藏数量:
0
整理分享:
admin
阅读
收藏
扫码
阅读
收藏
扫码
文档概述
前 言 在 19 世纪的最后一年,有一位纽约康奈尔大学的年青毕业生阿德纳·斐伦·韦伯,发表了一篇题为《十九世纪城市的发展》的论文。他用不同国家无可辩驳的数字概括 19 世纪最显著、最普遍的特点之一就是世界的城镇化。 如他所料,在 20 世纪,世界的城镇化过程在继续前进。今天,我们快走到 21 世纪的大门口,尽管极少数起步最早的国家经历过城镇化快速增长以后, 乡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速度已经显著...
书籍目录
书籍评论 (
0
)
前 言
序 言
城市地理学
一、什么是城市地理学
(二)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
(三)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规律性
二、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一)描述性的地名辞典阶段
(二)自然位置论阶段
(三)区域分布论阶段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阶段
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1949 年以前的兴起阶段
(二)1949~1966 年的相对萧条阶段
(三)1967~1976 年的停滞阶段
(四)1978 年以后的振兴阶段
第二章 城市地域概念
一、城镇的定义和城乡划分
(二)城镇确定的标准
(三)城乡界线的划分
二、其它城市地域概念
(一)大都市区
(二)通勤场和城市场
(三)大都市带
三、中国的城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
(三)中国城市统计口径的讨论
表 2 按两种不同统计口径计算的我国城镇人口比重
表 3 中国市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的百分比(%)
表 4 总人口规模相当的两组城市的比较(1988 年)
表 5 北京市人口——7 种不同的规模(1987 年)
第三章 城镇化——当代世界的潮流一、基本概念
(二)什么是城镇化
(三)量测城镇化的指标
表 6 城镇人口与城镇人口比重关系例示
表 7 人口中数居民点规模应用例示
二、世界的城镇化
表 8 一定规模以上的世界城市数
表 9 世界 25 个最大城市的地理分布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表 10 世界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表
表 11 世界城镇化速度变化表
表 12 世界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比较
(三)世界城镇化水平的地域差异
(四)城镇化过程曲线
(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六)过度城镇化和低度城镇化
(七)郊区城镇化和逆城镇化
表 16 美国大都市区人口在中心城市和郊区比重的变化(%)
表 17 1951~1981 年英国人口变动(%)
三、中国社会主义阶段的城镇化
(一)中国城镇化过程的特点
表 18 1949、1986 年中国城市主要公用事业、公共设施对比表
表 19 1964~1980 年和 1980~1989 年各规模级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比较(%)
表 20 中国城乡人民收入对比表
(二)制约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表 21 80 年代中国粮食商品率变化表
(三)中国城镇化的地区差异
表 22 各省区城镇人口占全国城镇总人口比重的变动指数比较表
(四)绝对均衡论和相对均衡论
表 23 三大地域城镇人口在全国的比重变化
表 24 80 年代中国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变动表
(五)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基本问题及对策
四、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
(一)联合国法
(二)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法
(三)劳动力转移法
(四)时间趋势外推法
(五)系统动态学方法
(六)目标优化法
第四章 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城市群体分布的区域基础
(一)城市宏观分市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表 25 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前 10 个 50 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分布表(1950~1980 年)
表 26 中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的分布
(二)城市宏观分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影响
(一)概念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三、城镇发展地理条件的综合评价
(一)因子选择
(二)综合评价
表 27 梧州地区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各因素权重
第五章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一、城市经济活动分类
(二)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一)普查法
(二)残差法
(三)区位商法(也称宏观法)
(四)正常城市法
表 28 阿历克山德森对 36 个部门所取的 K 值
表 29 美国各部门职工比重、阿历克山德森的 K 值和莫里塞特的 K 值比较
(五)最小需要量法
表 30 美国 14 个部门不同规模组城市的最小需要量(%)
表 31 莫尔回归分析的相关指数(R2)
(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城市经济基础理论与城市发展机制
(二)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对城市发展机制的解释
(三)投入-产出分析与乘数确定
表 33 投入-产出系数
表 35 该城市区域住宅业增加 1000 万美元后的投入需要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和城市性质一、城市分类概述
表 36 苏联城市按人口规模的分类
表 37 以人口为基础的居民点等级分类
表 38 对中国城镇人口规模分类的建议
二、城市职能分类方法评述
(一)一般描述方法
表 39 奥隆索的城市职能分类体系
(二)统计描述方法
表 40 哈里斯的美国城市职能分类标准
(三)统计分析方法
表 41 日本标准型城镇的职工构成(%)
表 42 美国城镇 9 种活动的职工平均比重和标准差
表 43 不同活动类型和专业化程度的城市数
(四)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
(五)多变量分析法
表 44 1960 年美国城市体系的特征因素
表 45 日本城市多变量分析中的主因素组成
三、中国的城市职能分类研究
表 46 西南三省城市职能分类系统
(二)全国性的城市职能分类
表 47 各城市亚类的规模变量平均值
表 48 16 个工业部门在 295 个城市分布的特征值
(三)城市职能分类的应用
表 49 同全国城市工业总体结构的相似性系数
表 50 各工业职能亚类城市综合产出-投入比较系数
(四)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第七章 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
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和方法
(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
表 51 杰弗逊城市指数 50 年变化比较
(二)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表 52 中国各省区二、四、十一城市指数值(1989 年)
(三)城市金字塔
表 53 同一城市体系不同等级划分下的规模分布举例
表 54 若干大国城镇人口规模结构比较
(四)二倍数规律(2n )
表 55 1950、1960、1970 年世界城市规模分级(1)
表 56 1950、1960、1970 年世界城市规模分级(2)
(五)位序—规模律(Rank-Size Rule)
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讨论
(二)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关系
(三)应用位序—规模分布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表 57 部分省、市、区的位序—规模分析实例
表 58 假定位序—规模分布下的首位率 PRq =K
三、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表 59 全国历年位序-规模模式参数表
(二)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表 60 中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动
表 62 1964~1980 年和 1980~1990 年特大城市人口增长的对比
(三)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的省区级差异
表 63 中国各省区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的 3 项指标(1980)
(四)中国省区级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的演变模式
表 65 1980 年省区城镇等级体系(Y)与 17 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表
四、中国城市发展的规模政策
(二)近年来争论的焦点
表 66 1985 年中国各类城市综合投入、产出比较分析表
(三)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表 67 中国城市人均产出、职均产出(Y)与城市规模
(四)对规模政策之我见
第八章 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
一、中心地理论
(二)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表 69 若干职能的门槛人口规模比较
表 70 德国南部各级中心地的中心性
(三)理论假设
(四)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
(五)对克氏理论的验证与讨论
(六)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表 71 廖什不同市场区的聚落数量系列
二、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
(一)城市吸引范围的概念
(二)划分城市吸引范围的方法
表 72 距离衰减函数一般类型表
(三)实际应用例示
表 73 1982 年 4 月嘉兴零售部门计划外采购情况(%)
三、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
(二)从新城市看中国城市分布的宏观变化
表 78 中国城市在三大区域的分布变化
表 79 1952 年后在非县城基础上兴起的新城市一览表
(三)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表 80 城市经济影响力的主因素分析结果和变量权重
表 81 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域系统
(四)中国的城市经济区
第九章 城镇体系规划一、基本概念
(二)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二、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内容
(一)工作流程
(二)工作内容
(三)工作方法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战略构想
(二)西方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些理论概念
(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类型
表 84 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类型
(四)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回顾与探讨
相关课程
阿尔泰山系列 阿尔泰旱獭
阿尔泰山系列 白色喀纳斯
阿尔泰山系列 草原石城
阿尔泰山系列 慈爱的冰川
阿尔泰山系列 和谐共生
阿尔泰山系列 红桦林
阿尔泰山系列 可可托海
阿尔泰山系列 热闹的河洲
阿尔泰山系列 沙漠绿洲
阿尔泰山系列 深湖
阿尔泰山系列 守护
阿尔泰山系列 泰加林
×
分享,让知识传承更久远
×
《城市地理学b》电子书下载
请下载您需要的格式的电子书,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
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轻松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