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劣势

企业绝不可盲目,贸然进入国际市场,只有在对各方面情况有充分了解并经过分析、论证、比较和权衡的基础上才能作出这样的决策。冷静地客观地分析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劣势,作到知彼知已是十分关键的。我国企业的劣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国际营销方面的经验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隔绝,使企业对国际市场了解甚少,对国际市场的宏观市场和微观市场的格局,国际市场的行情,走势等等缺乏了解。当国外有些企业已积有百余年国际市场营销经验的时候,我国的企业则刚刚涉足此一领域。对外贸易的实务,国际经商惯例,本国对外贸易规章、运货、报关、检验等手续,各国关税及非关税方面的规定,国际汇兑、国际法律、保险、运输知识等都知之甚微;更谈不上有一支懂得国际营销的思想、战略、策略、方法和途径,又能切实掌握外国语,以熟练语言作为贸易洽谈、商品宣传和合同成交媒介的训练有素的队伍。

  1. 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落后

近巨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经过一个从“生产观念”到“推销观念”再到“营销观念”的演变。五十年代,美国率先完成了这个演变,随后欧洲、日本也相继完成了这个过程,甚至亚洲一些国家与地区也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开动开始以“营销观念”作为其指导思想。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在观念上比世界水平落后了几十年。时至今日,我国的许多企业仍处在“生产观念”和“推销观念”阶段。以这种落后的观念进入国际市场与人竞争,心然碰得头破血流。任何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首先必须更新观念,以“营销观念”武装自己,这是一。

二是我国企业对市场的理解落后,企业不能站国际化的高度看待市场, 把市场理解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块。而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几十年的国际经营活动,已在观念上把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科尔盖特——帕尔莫利夫公司(Col-gate—palmolive)的一位负责人的说法, 他说:“人们考虑的已不再是美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问题。在我们看来,美国今天只不过是我们所有市场中的一个罢了。”

  1. 出口产品及竞争力落后

我国企业产品,除少数达到国际水平之外,大部分企业的产品无论是质量、功能、包装和服务都与国外有相当的距离,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初级低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占的比重很小,

企业出口产品的结构很不合理。

反观当今的国际市场,早已是“卖方市场”,市场是商品堆积的海洋, 强手如林,竞争激烈,以中国如此的产品质量与产品结构要想在世界市场上站有相当的位置,确非易事;另外,我国企业要想进入的国际市场,相当大的部分已经被发达国家所占领,这些国家的企业会运用它们已经取得的市场地位,来加强市场的进入壁垒,阻止我国企业的产品向国际市场渗透,或者阻止先进技术向我国企业转移。在这种国际市场的竞争态势中,中国的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惟有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高起点开发新产品,抓住并利用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地区)正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 不失时机打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