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教学法

“整体→部分→整体”阅读教学法,在许多教师实践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已被写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这里就“整体→部分→整体”三个教学阶段中,各阶段一般要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做一介绍:

  1. 整体感知阶段。这是对课文理解的初级阶段,主要让学生大体了解文章“写什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辨体、审题、看插图、浏览课后练习等,对课文有一个总体感受,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换句话说,就是粗略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大致地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和什么事件。

这个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初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和识字解词能力,经历这个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比较笼统、肤浅,还不够精确,所以必须对课文各部分做深入一步的阅读理解。

  1. 部分理解阶段。这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主要让学生弄清课文是“怎样写”的。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②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③掌握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语,攻克难点、疑点;

④了解作者叙事、写人、状物、写景、抒情、议论的方法;

⑤学习课文突出的写作特点。

在这一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的能力和理解句段、归纳大意的能力。

  1. 回归整体阶段。这是对课文理解的升华阶段,在分析理解课文各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能把它们综合为一个整体,对课文产生立体的认识。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领会一个“为什么”,即领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这个阶段还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引导学生开动

脑筋,对文字材料进行鉴赏、品味、评价,提出自己还没有弄懂的问题,或对课文的内容、作者思路、表达形式、写作手法、标点使用等方面提出商榷。二是启迪学生求异思维,使他们摆脱课文约束,针对课文发表新观点、新思想、新见解,达到理解教材的新高度。

在这个阶段,主要训练学生准确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评判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