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训练“六结合”方法

  1. 听和看结合

听和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清晰地感知事物。听,离不开教师语言的指导;看,离不开直观教具的使用。两者协同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感知的对象感知得更迅速、更具体、更完整。小学生好动、好奇,视知觉很灵敏,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听讲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观察事物时往往不仔细, 常出现“外行看热闹”的现象,即在观察时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譬如, 他们喜欢养蚕的活动,可是在学习《蚕姑娘》一课后,读了课文,又观察了插图,而要讲讲“蚕睡了几次,每一次起了什么变化”?却谈不清楚,或讲不出一个所以然。这时,教师要学生将四个自然段写蚕四次变化的词找出来, 填在空格里:又()又()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衣裳,醒了,变成()姑娘。”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观察插图,进行比较,学生就谈得头头是道,感知得格外清晰。这个例子就说明了教师语言的指导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暗示学习的内容、启迪思维的路子、教会记忆的方法。这样就能从“看热闹”变成“看门道”,由外行变成内行。

有些问题,教师讲也难以让学生听清楚,学生听不懂,干脆不听,所以常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可是让学生一看就恍然大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百闻不如一见”。所以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时,必须教会学生观察

的方法,培养其观察的能力。如《飞夺沪定桥》一课的“天险”环境;《詹天佑》一课中讲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和用“中部凿井法”(打直井后,扩大工作面)使工期缩短一半;《称象》一课讲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象的重量的方法;《桥》讲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壮丽的景象;《珊瑚》一课讲珊瑚的形状和形成的原因⋯⋯这些都要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但使用的直观教具不同,观察的角度和方法也就不一样。有许多问题,单凭教师讲授不能解决问题,可是让学生看图片、实物、幻灯或做实验以后,只要教师稍加指点,就可以使学生豁然开朗,一目了然。这就说明听和看结合得好,可以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