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递变策略

具有基础知识属性的教学信息,可以通过相关递变,促使积极迁移的产

生。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要依托已有知识经验,根据习得经验辨认当前的信息

内容。在接触或接收某一新信息时,学生常常把当前的信息吸收纳入已贮存的信息系列(或系统)中去。纳入的形式有:

  1. 嵌入原系统,在原系统中选择某种有联系的方面“嵌入”,从而丰富已贮的信息。

  2. 植入原系统主干,形成一个新的分枝,从而增加已贮信息的深度。

  3. 续接原系统延伸主干部分,增加已贮信息的广度,如果已贮信息数量少,编码零乱,则新信息就难以植根结合。

可见,已掌握的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越丰富、越系统,则结合新知识、新技能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对新知识的认识、理解、掌握就越快、越深刻, 产生积极的迁移也就比较容易。当然,我们不难看到,教学提供的信息倘若孤立或游离于学生已贮信息系统之外不能“嵌”“植”,也不能“续接”, 则必不能产生积极迁移,相反会出现消极迁移。这就明显地说明,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信息必须与学生先前学的知识、技能保持一定的相继性和相关性。这样学生在接受这种属性的教学信息时,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可依托性,加之良好的思维催化,就可以顺利地产生积极迁移。

从语文的教学看,汉语拼音、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相互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汉语拼音与汉字之间、词与概念之间、句子与判断之间、文章结构与逻辑思维之间、阅读与作文之间、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外部语言与内部语言之间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把握这些基础知识的联系,运用得当的方法,以合适的信息为它们的中介,便可取得积极迁移的效果。

教“棉花(mián huā)”一词,教学时拼读准确,学生可凭借其声信息的刺激,而从自身实践的感知贮存中再现“棉花”的形象。这样“棉花”这

个形信息换成声信息,声信息又转换成具体实物的形象,迁移理解出“棉花” 的词义。这便是拼音这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对变换词义的积极作用,也说明学生习得经验对迁移的积极作用。有人拼读“棉花”时误为“miāo huà”,学生则无法依靠这一声信息进行有效变换,在习得经验中找不到对应物,不解的、猜疑的、困窘的皆有之,迁移受阻而中断。有一位爱好美术的同学, 在所贮存的信息中提取出这样一个意义:“‘ 棉花,(miāo huà)就是:我们绘画时说的‘描画’” 。显然拼音之误,产生了消极的迁移,引发了错误。不难看出,拼音这一具有基本知识属性的信息,对词义理解的积极迁移是十分重要的。

再如,老师在讲解“因为今天下雨,所以道路泥泞”这一句时,考虑这种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型学生还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便引导学生认识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并说明这个句子是将原因说在前面,结果交代在后面的因果关系的句子。由于学生有了这一基础知识信息的贮存,当后来出现“之所以道路泥泞,是因为今天刚下了一场大雨”这个句子时,学生便能从原先接触到的原型,指出这个句子也是表示因果关系的,不同的是将结果说在前,原因补充在后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