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步骤

  1. 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积极态度有赖于他们的内部愿望,只有在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伴随下去获得的知识,才是牢固、灵活和有价值的知识。因而,语文纲要教学法通过讲明学习内容的实际效用,描述学习材料的特色,提出新颖或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有吸引力的材料,在唤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下展开教学活动。

  2. 出示问题纲要,指导学生自学。问题纲要为学生确立了适当的目标,使学生学习有所指向。它既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又给学生以提示点拨, 是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发现问题的诱因、思考问题的媒介。学生按照问题纲要阅读课文,在联系、比较、分析、查询中,创造性地学习,解决问题纲要所提出的问题,并在问题纲要的帮助下发现问题。教师则巡回于课堂中,着重辅导一些困难较大的学生,其辅导的分量视学生的能力和问题的难度而定。

  3. 讨论问题纲要,提出疑难问题。学生把问题纲要学习的结果提出来全班交流,以使各自获得的知识相互补充,认知方法相互启发,并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个人学习中的疑难。教师在讨论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围绕那些有相当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步步深入地弄清问题的范围,学会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或技巧。

  4. 出示图表纲要,教师讲解课文。尽管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知识经验,但是这些知识经验还不是系统的。不过,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恰恰为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同化新概念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打下了基础。教师凭借直观性极强的图表纲要,可以提纲挈领地梳理课文

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重点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它起着揭示规律、总结方法、强化学生知识和丰富学生经验的作用。

  1. 学生重温教材,巩固深化认识。学生把自己自学课文的经验,与讨论交流中的所得,以及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融合,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再一次学习课文,做一些巩固和应用性练习。这样使学生有机会再接触可能遗漏了的内容,能站在更高处去学习,按自己不断变化的需要调节学习方式,建立自己的知识联系,形成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