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弘扬“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事业万古长青

既然“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丰富,那么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也不能不是多方面的。

从政治路线上讲,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是要坚持以“西柏坡精神” 作为探索源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来说,在现阶段,就是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改变,不能动摇。对这条基本路线动摇了,改变了,发生逆转,我们国家是个什么状态就难说了。这里确实存在着“左”右两方面的干扰,既要警惕右,又要防止“左”。我们要高度警惕扭曲和逆转党的基本路线的各种错误思潮。邓小平说,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不能丢,毛泽东不能丢。这里也包括“西柏坡精神”不能丢,包括“西柏坡精神”的这个重要内涵不能丢。

从共产党的建设这个角度讲,那就是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必须继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包括江泽民最近多次强调的“要讲政治”的教育,继续探讨如何走出两个“周期率(律)”现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对第一个“周期率(律)”现象,毛泽东有明确答案,就是靠民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方面的监督机制,把党放在全国人民的监督之下, 把党的领导层放在全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这是一个正确的答案。遗憾的是他没能坚持民主政治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这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现实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在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干部制度和领导制度)还不那么很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这是产生权力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重新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特别是 1980 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的思想,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对于探讨解决第一个“周期率(律)”现象是会有启发的。

对于第二个“周期率(律)”现象,这是毛泽东看到了的,也是他首先提出来的。一方面,他的有些观点不很正确;另方面也没有找到正确答案。他发动“文化大革命”,就包括要解决这个“周期率(律)”现象的问题。尽管当时中国还是穷的,但其“左”的指导思想却使他不认为有那么穷,引发了“富变修”的忧虑。发动“文化大革命”,“反修防修”,实际上就成了认为穷也会“变修”。显然,这是说不通的,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这个问题作了许多思考。他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他们(指亚洲“四小龙”——引者),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这些思想都包括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 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与富裕能否兼容的问题,从总体上说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但是,“风起于青萍之未”,在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区已有所躁动,就不能不思考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匡正时弊。其中一个重要措施,那就是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教育。邓小平说,前几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我想也包括这个方面。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8 页。

我们要不断加强教育,使党永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党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不断追求进步这样一种革命精神,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就国家来说,既要把物质文明建设搞上去,又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真正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促进改革开放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也如邓小平说:“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万古长青。”①

(原载《中共党吏研究》1996 年第 3 期)

**作者附注:**拙文发表后,1996 年 6 月 12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丁守和教授来函对

文中的个别引语作了指正。现将他的意见发表如下:昨天看到党刊 3 期的大作,颇有见地,尤其周期率(律)问题,很值得深思。文中对用黄、毛对话中“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及民主“新路”, 很重要,过去我写东西也是把这两句后打一个引号,其实应该是两个引号。康有力公车上书中也有。我在编中国历代治国策选粹时,才查到了原文的出处。这是《左传》庄公十一年臧文仲说的:“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其意是很明显的。另外黄文中的“周期率”,记得当时黄任老的秘书曾回忆整理的情况,“率”应是“律”之误。

对于守和同志的指正,深表谢意。我查了《左传》,校对了原文,确如守和同志所说。现据此对拙文做了订正。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8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