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西洛可夫、爱霖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 3

版)的批注。《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于 1931 年在苏联出版。两位主要作者西洛可夫和爱森堡,是苏联共产主义学院列宁格勒分院哲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西洛可夫可能是该所所长。另外,这本书的全部 6 位作者都是批判德波林的积极分子,时称“少壮派哲学家”。

1932 年 3 月,日本学者将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同年 9 月,中国学者李达及其学生雷仲坚通过日译本转译成中文,以上海笔耕堂名义出版。到1935 年 6 月印行了第 3 版。李达在“译者例言”中称,这本书是苏联“最近哲学大论战的总清算,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现阶段,是辩证法唯物论的系统说明”。这是译成中文的第一部苏联哲学教科书,在中国学术界颇受重视,对传播马列主义哲学理论起了一定作用。

毛泽东是在到达陕北之后读到这部书的。1936 年 8 月 14 日,毛泽东在致易礼容的信中说:“李鹤鸣王会悟夫妇与兄尚有联系否?我读了李之译著,甚表同情,有便乞为致意,能建立友谊通信联系更好。”① 李鹤鸣即李达。信中提到的译著,可能是李达与雷仲坚合译的这本《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以下亦简称《教程》)。若如此,说明毛译东读到《教程》(指中译本第 3 版)

的最早时间当在 1936 年 8 月 14 日以前。但是。从毛泽东的批注看,他详细、

认真地批读《教程》(中泽本第 3 版)并写下大量批注文字,则在这以后。毛泽东对这本朽的部分章节可能批注了四遍②”。第一、二遍是用黑铅笔批注的,第三遍是用红蓝铅笔批注的,第四遍是用毛笔批注的。毛泽东在这本书的未页背面上端用毛笔写下了两行字。第一行是“1936. 11”;第二行是“1937.4.”。这可能是毛泽东在第四次批读这本书之后注明的批读时间,即第一次批注可能是 1936 年 11 月,第四次则是在 1937 年 4 月 4 日批读完毕。这本书近 600 页,27 万字。第一次铅笔批划,每页都有,说明是逐页批读的。

① 《毛泽东书信选集》第 47 页。

② 根据批注笔休分析,比较大的可能是每批往一遍有的是一种书写工具,因为重 叠批划的情况较多。而已较有现律,似不像同时用几种不同的书写工具进行批注,当然 也不绝对排除这种可能性。

最后一次用毛笔字的批注文字较多,说明他经过多次研读己产生了很多想法。全书批注文字 12000 字,绝大部分是最后一次批读之后写的。

毛泽东读《教程》(中译本第 3 版)的批注文字,从形式上看,大体可分为这四个层次:

  1. 评论性批注文字,即对原著内容的评论,如“对”,“此例很好”, “不甚清楚”等等。这样的评论文字近 200 字。

  2. 提要性批注文字,即对原书内容的提要、概述,说明毛泽东在琢磨、凝聚一些思想。宝类批注,占全书批注文字的四分之一,达 3000 多字。

  3. 结合中国实际的批注文字,即联系中国实际写的批注。其字数虽不足

2000,但涉及面较广,包括对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回顾。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对中国抗日战争形势的分析,对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阐述,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批判等。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毛泽东研究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1. 理论发挥性批注文字。毛泽东对《教程》(中译本第 3 版)的许多观

点加以引伸、发挥,写下的批注文字达 7000 多字,超过全书批注的一半。这部分批注最能说明毛泽东的一些理论观点怎样源于苏联哲学教科书,又高于和深于教科书;既显示了毛泽东的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也表现了他的哲学理论水平。

从文字内容看,毛泽东对《教程》(中译本第 3 版)的批注多集中在认识论和辩证法问题上,尤其集中在论述辩证法三大法则这一章里。这部分的批注文字达 9000 多字。《教程》(中译本第 3 版)讲辩证法三大法则是从质量互变法则开始讲起的,毛泽东的批注却以对立统一法则的居多。据统计, 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批注有 1600 多字,并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批注有 1500

多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批注则有 6000 多字。从这里也可看出,毛泽东是特别重视对立统一规律的。他在《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中讲辩证法时,首先讲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论,决不是偶然的。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准备比较充分。

**(二)读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以下简称” 米丁本”)的批注。**这本书为沈志远翻译。他在“序言”中说:“这部著作在目前苏联是一部流行最广的大学校的哲学课本”。中译本于 1936 年 12 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沈译“米丁本”有 34 万多字。毛泽东对这本书的批读,不同于《教程》

(中译本第 3 版)。他不是每页批划。在全书 491 页中,留下批划符号的有

186 页,将近全书的 2/5。毛泽东对这本书的批注集中在第三章第五节“社会的实践为认识底标度”、第四章第一节“对立体一致底法则”和第二节“量变质和质变量底法则”内。在其他各章节,既无批注文字,且连批划符号也很少。

毛泽东读“米丁本”写有 2600 多字的批注。从内容看,批注最多的仍然是对立统一规律部分,占批注文字的一半;其次是对认识论问题的批注。这说明毛泽东批注的重点仍在矛盾论和认识论方面。毛泽东对这本书的批注没有留下明确时间,但从批注内容看,有些话与《实践论》和《矛盾论》中的话几乎一字不差,只是批注的有些观点在“两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据此推论,毛洋东对这本书的批注同对《辩证唯物论教程》的批注一样,是后来写作“两论”的直接准备的一部分。因此,毛泽东批读此书的时间,当在

1937 年 7 月以前。

(三)读李达著《社会学大纲》的批注。《社会学大纲》初版于 1937

年 3 月。李达时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经济系主任,并在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兼课,讲受经济学、社会学。这本书原是他讲授社会学的讲义,1935 年曾铅印成十六开大字本,1936 年定稿后亦由上海笔耕堂书店出版。

在《社会学大纲》出版之前,1936 年 8 月 14 日,毛泽东曾致函易礼容问及李达夫妇,对他们“甚表同情”,并望易礼容“有便乞为致意,能建立友谊通信联系更好”。这个信息可能没有转达到。据易礼容回忆,他没收到该信。但是李达可能通过其他渠道与毛泽东取得了联系。在《社会学大纲》出版后,李达立即将书寄给延安的毛泽东,请其指正。

毛泽东对李达寄赠的《社会学大纲》十分称赞。据郭化若回忆,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小型会议上说过:“李达同志给我寄了一本《社会学大纲》, 我已看了十遍。我写信请他再寄十本来,让你们也可以看看。”据李达的亲属和助手们回忆,毛泽东在给李达的复信中称赞李达是真正的人,称赞这部著作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毛泽东还向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和哲学研究会推荐,说这是本好书,在 10 年反动时期能有这样一部书问世是难得的。

毛泽东批读《社会学大纲》的时间,在他写的《读书日记》上有记载。从《读书日记》看,毛泽东批读这本书,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即便除去其间“没有看书”的 24 天,实际批读这本书也花了一个多月。每天少则读 1

页,多则达 47 页。全书 854 页,44 万字,毛泽东平均每天读 25 页多,近 13000字。

毛泽东对这本书的批划也是密密麻麻,各种符号均有。从批划笔迹分析, 有相当多的部分,毛泽东至少批读了两遍。第一遍划的是细铅,第二遍划的是粗铅。因为粗铅的批划有一部分是压在细铅上面的,批注文字也有用粗铅去描不清楚的细铅的。

《社会学大纲》共有五篇。毛泽东批划的重点在第一篇“唯物辩证法” 内。不仅批注文字集中在这篇里,连粗铅、细铅重复批划的许多符号也都集中在这里。这篇有 385 页,接近全书的一半。在其他四篇里没有批注文字。在最后两篇里连批划符号也没有。全书有批划的达 640 多页,33 万多字,占全书的四分之三。在批划较多的第一篇里,毛泽东的批注文字集中在第一章第一节的前三小节里。全书批注文字约为 3400 字,其中近 3000 字写在这三小节里。这三小节是讲哲学的起源和古希腊哲学史的,这些内容是以前读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中没有专门讲的,毛泽东甚感兴趣,作了详细批注。

**(四)读《哲学选辑》的批注。**艾思奇的《哲学选辑》是 1939 年 5 月

出版的。这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在 1938 年 9 月底六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毛泽东提议组织的新哲学会在延安成立。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普遍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里虽然没有专讲哲学,但在毛泽东看来,辩证唯物论哲学是马列主义理论的基础,学习马列理论,首先要学好哲学。他自己也感到了这种必要性和紧迫性。1939 年 1 月, 他致函何干之说:“我的工具不够,今年还只能作工具的研究,即研究哲学, 经济学,列宁主义,而以哲学为主”①。1939 年 2 月,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

① 《毛泽东书信选集》第 136 页。

义新哲学一事被列入延安在职干部教育计划。1939 年 5 月 27 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作报告,号召开展学习运动,包括学习辩证唯物论。《哲学选辑》就是为了满足干部学习的需要编辑出版的,也是新哲学会(艾思奇是负责人之一)配合学习运动所进行的工作。毛泽东对这本书的批注既是他过去一系列哲学研究活动的继续,也是他号召全党学习理论、学习哲学所起的表率作用。

《哲学选辑》荟萃了延安出版的中外新哲学著作的精华。它是从四本教科书中选材汇集的。它的绪论“哲学的党性”选自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它的第一章“唯物论和唯心论”、第二章“辩证法唯物论”,选自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它的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诸法则”,选自李达著《社会学大纲》;它的第四章“认识的过程”, 选自米丁等编《新哲学大纲》。编未还有两个附录,其一为斯大林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作为全书的序论;其二为艾思奇本人写的“研究提纲”,以供读者更系统地了解辩证法唯物论的生部基本理论,作为研究的参考。

《哲学选辑》有 57 万多字,从批划情况看,毛泽东至少批读了三遍。第

一遍是用黑铅批划的,第二遍是用毛笔批注的。全书 500 多页,几乎是逐页都有黑铅批划符号,批注文字也主要是用黑铅写的,毛笔的批注文字不多。批注多集中在“绪论”第二节“哲学是党性的科学”和第一章第一节“哲学中的两条路线”、第二节“机械唯物论”以及第三节“主观唯心论、马赫主义和直观主义”中。第三遍是用红蓝铅笔批划的,毛泽东对《哲学选辑》中收录的斯大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批划不多,只用黑铅批划了为数不太密集的直杠、浪线等符号,没有写下任何批注文字。

在《哲学选辑》中,毛泽东对艾思奇写的“研究提纲”批注文字较多, 对艾讲的哲学观点发表了较多意见。毛泽东读这本书的批注文字约为 3200 字,其中写在“研究提纲”中的就占了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