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大战役与三大转变

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实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决战,促进了革命的重大转折。周恩来曾说:西柏坡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中国革命实现了几个重大转变。

首先是实现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这个转变不仅仅是指解放战争的这场战争,还应当追溯到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从那时起,中国战争连绵不断。就外敌人侵说,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在国内,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到军阀混战,还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直到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后, 革命人民才夺取了战略主动权。革命胜利己成定局,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当时还没想到和平时期有多长,现在看来已有 40 多年了。这就是

说,这个转变结束了 109 年的战争,已实现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而且在可以见到的本世纪末或更远一点的将来,不会有新的大战争,世界性战争不可能发生。我们中国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发生局部动乱的可能性,但像过去发生的军阀混战,还有“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动乱,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所以,从战争状态向和平状态的这个伟大转变发生在西柏坡,是应当充分认识它的意义的。

再一个转变就是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占据农村,现在要进入城市。还在 1944 年 6 月召开的六届七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就已把应否夺取大城市作为一个战略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指出如果我们现不准备城市工作要犯错误的,历史会惩罚我们的。毛泽东起草了《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在党的七大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已明确地提出了由乡村转变到城市的问题,他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当需要在乡村时,就在乡村;当需要转到城市时,就转到城市。现在要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就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转到城市,准备夺取大城市,准备到城市做工作,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甚至还指出:“我们夺取了大城市,像北平、天津这样大的三五个中心城市,我们八路军就要到那里去。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有人说这是机会主义;恰恰相反,八大如果还在延安开,那就近乎机会主义了。”① 此后,形势发展极快,中央作了进驻城市的准备。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的斗争首先就是争夺城市。那时,我们的许多高级干部还在延安,没有回到各个根

①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37 页。

据地。在这个新情况下,美军驻延安的观察组帮了很大的忙,动用美国飞机, 把林彪等送出去,后来到了东北;邓小平等到晋冀鲁豫,回到太行。解放战争打了两年,特别在三大战役决战后,夺取大城市的问题犹如风卷残叶,势不可挡。既然如此,党的工作重点就不能不着手转移。毛泽东说:要以二中全会分个界,总结过去,重心在农村,现在要转到城市,不转过来不得了, 要犯路线错误。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作极大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学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的斗争。管不好,学不会,不能立住脚,就要亡国。因此,他还指出: 二中全会就是“城市工作会议”,由城市到农村,再回到城市,这是中国的辩证法。随着这个转变的实现,我们党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接着就是从革命向建设的转变。过去革命 28 年,搞武装斗争,推翻一个旧世界;现在要建设一个新世界,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说:革命胜利了,“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因为连绵不绝的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毁坏。国家贫穷,民生调敝。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很重。发展生产事业不能不成为全党首要的中心的工作。所谓“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就是为实现革命向建设的转变而提出的战略构想。这三大转变带有相应性,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同向的。实现这几个转变,为以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道路,清扫了环境。前两个转变都顺利实现了,后一个转变不很顺利。建国以后就已经开始搞建设,大规模的全面性的建设在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着手进行。对这一点,

中共中央思想上是明确的,如 1956 年党的八大所宣布的。但在以后的实践中党的认识有很大反复,犯了严重错误。真正集中力量搞建设,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提出来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但不能不说,从西柏坡开始实现中国革命的几个重大转变,为党今天走着的这条道路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