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重大进展

在“文革”前,对毛泽东早期实践活动还有几本书予以介绍,而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研究则几于是片空白。“文革”时期更不能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解放了思想,这个新的研究天地才得以开辟,并取得了巨大成果。

毛泽东早期思想研究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

1、实事求是地研究了中西文化的“诸子百家”对早年毛泽东的思想影响。毛泽东出生于湖南农村,早年受过 6 年的国学熏陶,也受过 7 年的西学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地方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对他的思想不能不发生影响。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早年的思想发展起主导作用,并把毛泽东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来论述他与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以及程朱理学、明清实学的思想脉络关系;有的学者还从流传于民间的诸如风俗情感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民俗文化”与传统的“典籍文化”的关系来研究毛泽东的早年思想,近些年又有学者提出“湖湘文化”的思想家们,包括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徐特立等,对早年毛泽东的思想性格的影响问题。论及西方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有的强调进化论和新康德主义, 有的偏重于分析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有的研究者还进一步强调早年毛泽东有二重文化性格特征,认为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内圣与外王、重心性修养的理学与重经世致用的实学、具有渊博学识的典籍文化与富于创造精神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等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的对立统一。对于在毛泽东的思想中的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有的学者还作了较深层次的分析,认为韶山时期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长沙求学时期接受新学,中西文化兼收并蓄;长沙求学后期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近代文化在其思想文化构架中占主导地位,传统文化纳入了被改造过的西方文化观念。这样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大大地深化了对毛泽东早期思想的认识。

2、翔实地研究了早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历程。过去,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很少。10 多年来除了个别史实未查清和对思想转变的分期有些不同看法外,总的说来对这段变化历程的研究已相当深入。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早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分为两个方面:从政治观而言,是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从哲学观而言,是唯心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转变。这两个转变虽有区别,但又有联系,基本上是同步的。这就是认为:毛泽东在 1915 年新文化运动以前,在政治卜是一般民主主义者,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者; 在湖南师范求学阶段,其政治态度已开始升华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其哲学观已过渡到“心物二元论”;从 1918 年一师毕业到 1921 年 7 月建党以前, 在政治上实现了从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飞跃,在哲学观上

实现了从“心物二元论”向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转变。也有论者还以 1920 年前后划线,又将这一段细分为两段,前一段为“初具共产主义觉悟”和“向唯物主义迅速转变”期,后一段则由“不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对毛泽东思想的转变,研究界的分歧主要在对转变的具体时间的认识上。一是所谓“夏天说”,主要根据毛泽东本人说过的到 1920 年夏天,他“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二是所谓“冬天说”,根据是对目前见到的历史文献材料的分析,认为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只能在 1920 年冬天以后。三是所谓“过程说”,认为他的思想转变不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突然实现的,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过程说”的上限与下限的时间界定,尽管也有不同说法,从方法论上讲,似较符合实际。还有论者认为,在“过程说”的前提下,可把 1920 年底至 1921 年初视为毛泽东的思想急剧变化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