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邓小平建设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恿想之间的继承关系

人类文明的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从认识史的角度看,都是既有对以前认识的继承,又有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而作出的发展。是认识的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或者说是认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由此形成人类认识奔腾向前的历史长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也是如此。就毛泽东思想而言, 它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会长期地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而这就要求它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在认识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时,经常听到一种议论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种看法在国外也有。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思想混淆: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没有加以区别。这也就是说,人们在认识这两者的关系时,实际上涉及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晚年的错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分清这三者的关系,才能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同邓小平理论两者的关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的一个伟大功绩,就是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经过《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重新加以科学界定之后,确定只有毛泽东正确的那部分思想才属于毛泽东思想,他晚年的错误违背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不属于毛泽东思想,有的同志往往忽视这种区分。但是这个区分和界定,无论在政治上和理论上都极为重要。没有这个区分和界定,不仅不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更不能清楚明白、理直气壮地坚持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经过区分和界定,否定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我们就能正确地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继续把毛泽东思想当作党的指导思想。就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说,它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而只是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否定,或者说,只有在否定毛泽东晚年错误之后才有可能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前提。有的同志对邓小平与毛泽东作比较。往往只是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作比较,从这样的比较中,得出的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当然不能用来说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毛泽东思想这两者的关系。

但是,就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进行比较而言,两者存在的继承关系是明显的。这是指它们之间存在着连续性和共同点。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1、理论的创立者的连续性。一般他说,无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他说,这是以两个历史巨人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这两代领导集体的人员构成存在着连续性。邓小平、陈云在两代中央领导集体中都是重要成员。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其他成员也都参与过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事的事业,并在中央担负相当的领导责任,或是某地区、某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他们起着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工作,就是要完

成第一代领导人的未竟之业。如邓小平讲的,“就是恢复毛泽东的那些正确的东西”,把毛泽东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或没有纠正的事情做好,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这就充分说明了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连续性。

2、理论思路的连续性。这里说明的理论思路是指大思路或根本思路,不是指一些具体的思路。就具体思路言,邓小平与毛泽东对一些问题认识的角度和侧重会有所不同,但就大思路或根本思路言,则是一致的。这不是别的, 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邓小平说:“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很好的,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①这个原则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单从马列本本出发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反复讲,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而他本人就是实事求是派。在 1992 年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他又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这些言论,再清楚不过他说明了两者大思路的连续性。就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而言,邓小平的大思路与毛泽东的大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3、理论性格的连续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性格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同,又有相同。就相同方面说,最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强调“中国特色”。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强调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取得了伟大成功。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强调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还是强调这个特点,“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①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功。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他多次讲过:单靠马克思这些老祖宗写的书是不行的,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邓小平也有这种理论性格,强调指出,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解决他们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两百年发生的新问题。“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天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或上百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列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②。这种理论性格的连续性是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的一个重要特点。

4、理论内容的连续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对我国当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新鲜经验的总结,这是无疑的。但是从思想史角度考察,它的不少内容可以从过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找到一定的渊源。毛泽东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准备了某些基础。只要将十四大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些内容同毛泽东思想的一些思想观点相比较,就不难了解这两者之间理论内容的连续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承认两者理论内容的连续性,

①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第 109 页。

①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第 372 页。

②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第 24 页。

绝不是说邓小平的理论观点全部是过去都有的,从毛泽东那里可以找到渊源的理论观点,也不是同过去的完全一样。正如有种属关系的生物体内存在某种“遗传因素”一样,邓小平理论的许多思想观点与毛泽东思想的相关思想观点之间也存在某种“遗传因子”或“继承因子”。这种“继承因子”在新的环境下吸收营养,发生“变异”,成为具有新质规定的新的思想观点,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不能用僵化的固定眼光来看待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关系,而应当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继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