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八路军的抗日战略方针研究的几点评说

以上从思想上的角度论列毛泽东关于八路本抗日战略方针的提出、变化和完善的过程,丝毫无意于贬低毛泽东在抗战的实践和理论上的杰出作用。这里只是想通过具体事实说明:

**第一,**毛泽东在抗战初期的思想也是发展的,变化的。用凝固的、无变 化的形而上学态度未看待毛泽东的思想,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第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提法与“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 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提法.虽然基本精神相同,但不能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从认识史的角度说,这两个提法表述上的差异,反映了毛泽东对八路军战略方针的认识发展过程。当然,应当指出,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思想是战略性的,基本方面是正确的,任何忽视它的伟大历史作用的观点都是不对的,也是非历史主义的。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抗战初期的实践表明,要开到前线 的八路军不集中兵力打几仗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从长远利益着想,从警惕蒋介石假手杀人的阴谋来考虑,少打甚至不打的策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又要看到另一面,不尽快打仗,国民党不准,全国人民不理解,八路军将士也想不通。平型关大捷以后的一系列战斗证明,在分兵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同时,把握有利条件,集中兵力进行必要的运动战。才是正确的方针。这也是在洛川会议上毛泽东解释过的思想。八路军从 1937 年 9 月出师直到 1938

年 4 月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这段时间内,主力部队事实上是以集中作战为主, 并进行了部分的运动战。这是适应了当时抗战形势的需要,是对基本的是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的灵活运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对作战方针所作的完整全面的表述,可以说是对这个时期作战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四,**应当充分认识平型关大捷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在八路军平型关大 捷前后认识上的变化,说明此战不仅有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对统一党的领导人的思想认识,正确地看待游击战与运动战的关系,最后形成关于抗日战略方针的科学表述,起了推动作用。这可以说是平型关大捷的理论意义。

**第五,**毛泽东的认识有一个变化过程,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也有一个 进步过程。诚然,在洛川会议上和会后,一些领导同志对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认识不够,偏重强调打大仗,这有片面性。但是,这个认识上的偏颇不属于路线性质。况且,通过抗战的伟大实践,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我军抗日战略方针的认识在基本一致前提下的不同侧面的有所偏重都趋同了,大家的认识都统一在《论持久战》的表述中了。自此以后,在参加过洛川会议的领导人中间再没有出现有关作战方针的争议,尽管一个时期对有些作战问题的认识不完全一致。这是抗战中我军能够取得一系列对日作战的胜利,并不断得到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载《党的文献》1992 年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