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的本意和广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在哪里?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后,理论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1993 年 6 月,中宣部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就提出了这个问题。1994 年底,中宣部牵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其他层次的这类讨论会对这个问题谈得更多。但如何认识这条道路的起点,迄今仍有不同意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继续讨论,也不必独尊一说,应当百家争鸣。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产生不同看法,恐怕有一个对历史起点的理解问题, 理解不同,对历史起点的界定也就不完全一样。首先,从本意上讲,这条道路的历史起点应当是 1978 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多次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还说,考虑今后的路怎么走, 历史“界限的划分是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①。这些话的意思已很清楚。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在这时开始具备雏形。1982 年 9 月,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已规范地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这条新道路的许多“中国特色”逐渐地全面展开。1984 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既为这条新道路提供了理论根据,也为它的继续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 年党的十三大又为这条新道路作了更有广度和深度的理论论证:既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这条新道路逐渐形成的 12 个基本理论观点,又明确地把党探索出来的这条路线概括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 年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作了科学总结,它不仅对反映这些年来历史经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体系作了新的概括,而且把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称之为是继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第一次伟大革命之后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这就既高度评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意义,义更加明确地指出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这条道路的历史起点。因此,从本意上讲,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不会有任何疑问,也不应当产生任何歧见。

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是这样的:一个事物成熟之后,无论是思想理论观点、历史文化,还是科技发明,往往要去追根溯源,研究它的演变进程究竟是从什么开始的。例如,报载湖南大学号称千年历史,说岳麓书院是它的前身。乍听起来,耸人听闻,难以置信,因为湖南大学建校于本世纪 20 年代。但是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其主要理由是湖南大学所在地的岳麓书院建于宋代,那时的书院相当于近代的大学,故湖大称有千年校史。这就是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59 页,第 3 卷第 157 页。

一种追根溯源的思维方法。这样去分析问题,认识其渊源,弄清来龙去脉, 从中探索一些奥秘,从研究的角度看,不能说没有意义。我认为这种追根溯源的思维方法,不是从本意上,而是在广义上解释事物,即从更宽泛的意义上把它扩展了。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是不是可以往前追溯呢?当然是可以的。

这两年流行一句说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始于毛泽东, 成于邓小平。“成于邓小平”,大家都很清楚;“始于毛泽东”,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但对“始于毛泽东”的“始于何时”怎样认识?这就有不同的看法了。

有一种看法,认为始于 1956 年的八大前后。理由是这时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实际上提出了发展生产力这一主要任务的思想。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模式的许多弊端暴露出来。鉴于苏联历史经验, 从《论十大关系》起,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意识也异常明显。毛泽东 1958 年在成都会议上讲:我们实际上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有了自己的建设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去照搬苏联经验(不是全部),经过一段建设实践,特别是苏联模式弊端暴露出来之后,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这是从 1956 年开始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八大的许多思想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有不少相似之处。1956 年的八大前后的探索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探索新道路的前奏曲。所以一般说始于毛泽东,是始于 1956 年的八大前后或《论十大关系》,这是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头的追溯方法。

另一种看法则是追溯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追溯到西柏坡。理由是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甚至更早在 1948 年的九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我们

党就开始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了。当然,那时的思考远没有像 1956 年八

大前后的探索初具雏形。也可以说,与 1956 年八大前后的探索还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后来的许多思想可以从这里找到根子。打个比喻:长江号称世界第三大河,有 6000 多公里长。讲长江,一般是从四川的宜宾到上海流入东海这一段,宜宾以上不叫长江,有金沙江、大渡河等多种叫法。长江号称为世界第三大河,绝不是从四川宜宾算起。如果那么算,长江就没有那么长。长江 6000 多公里的长度是包括它的源头的。过去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在青海的巴颜喀拉山麓。前不久的一份资料又说,西藏的一个湖泊才是长江真正的源头。如果这个说法能够成立的话,就把长江加长了 1000 多公里。我们追溯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追到 1956 年是一段,可以成立;再往前,又追到西柏坡,也不能说不能成立。如果成立,这可谓源头的源头。显然,这两种追溯思维都是从广义上考察的,而不是从本意上讲的。这样的认识方法, 它的内涵就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