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新中国的基础分析与目标设定

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对如何建设新中国进行了基础性分析,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对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国情都讲到了,讲得比较清楚。这是党对如何建设新中国的国情最初的比较完整的认识。我们国家的基础比较薄弱,现代工业只占 10%,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占 90%左右,这就是“汪洋大海”。它与古代的经济状况没有多大区别。革命胜利了,党的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国家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设工业国用什么方法,走什么道路?从根本方向上说,就是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就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目标设定是搞社会主义。当然,要搞社会主义,还可以追溯到党的创立。党的纲领, 在一大就明确了这一点。但直到七大,都还长期停留在理论阐述,属于理论认识王国中的问题。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到议事日程,则是从西柏坡1948 年的九月会议开始的。

在九月会议上,毛泽东讲了八个问题,其中讲到要不要搞社会主义的问题,思想是很明确的。在作总结时,他说:新民主主义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 并且是领导因素。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准备,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努力发展国家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观点,是可以宣传的。刘少奇专门讲了我们国家如

何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他说:国家的基础差,属于国家经济的这一部分数量很小,为什么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即由于此。今后要大力发展国家经济,这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同时还要帮助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不能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政策。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清醒的头脑,既要利用它,又要有所限制,经过十几年的准备,就一定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正因为在 1948 年九月会议和随后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讲

得比较清楚,所以毛泽东在 1958 年成都会议上讲:搞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

在七届二中全会就已很明确了;当时没有公开讲,直到 1953 年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才公开讲。毛泽东、刘少奇的分析是对的,我国的经济基础比较差, 不能像苏联那样夺取政权后,马上搞社会主义,还要经过一个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这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区别于苏联夺取政权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办法。

中国通过搞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当时我们党预计需要 15 年左右时间,结果是提前了,1956 年就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其实,现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尽管如此,但当时目标已经明确了,就是搞社会主义,不能搞资本主义;方法是先搞一段新民主主义,再搞社会主义。这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分析中国国情选择的道路。应当说,这也属于“中国特色”,而且是最早的、带有根本性的“中国特色”。因此,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如果不是从本意上分析,而是从思想路线、从选择根本方法和道路的角度来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柏坡。这就是要宏观地看历史。就广义言,这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