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

解放战争开始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对革命经验的总结,毛泽东在 1947 年 12 月的中央会议和 1948 年 4 月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又阐述了革命转变问题,对《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中的思想作了重要补充和发展。1948 年下半年以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形势日益迫近,革命转变问题即将由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毛泽东进行了新的深层次的思考。在1948 年 9 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和 1949 年 3 月七届二中全会上,在纪念七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文章中,毛泽东都深刻地阐述了革命转变问题, 即使革命转变具有了多种涵义,也使革命转变的理论内容得到了多方面的展开。

革命转变首先是战争向和平的转变。人民解放军从 1947 年 7 月转入战略

进攻以后,战争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原来估计要打 5 年的解放战争 3 年就取得了胜利,提前两年实现了和平。在毛泽东看来,有了和平就有了转变的基础,没有和平什么也谈不上,连年战乱的局面结束了,这就实现了民主革命的基本目标,为实现革命转变创造了起码的政治环境。

革命转变同时是革命向建设的转变。革命是破坏旧世界,建设是创造新世界。连绵不绝的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受了极大的毁坏。国家贫穷,民生凋敝。革命胜利了,“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①。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事业,成为全党工作的首要的中心的任务。“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就是为实现革命向建设的转变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毛泽东号召全党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学会做经济工作。革命向建设的转变,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基础。

革命转变也是党的工作重心中乡村向城市的转变。在党的七大,毛泽东就提出,现在的根据地是一个战略的出发地,要有由乡村转变到城市去的精神准备;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当着要乡村时就在乡村,当着要转到城市时就转到城市,现在要准备把重心转到城市去,准备夺取大城市,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由乡村向城市转变的深刻意义,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井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山乡村移到了城市,城乡工作必须密切结合,在城市工作中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用极大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既

① 见毛泽东 1945 年 4 月 24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②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 2 版第 3 卷第 1060 页、1098 页。

①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687 页。

要学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的斗争,又要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工作,并使其他工作围绕和服务于这个中心。不难看出,实现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变是实现革命阶段转变的前提。

革命转变也包括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使我们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早在 1943 年 10 月,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工业国家,在 1944 年 5、6 月,又说: 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要搞工业革命。1945 年 4 月,在七大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随后,在赴重庆谈判时的参政员茶会上的讲话中,还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新中国”的光辉思想。l948 年底,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初步地阐述了由农业国到工业国和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转变的关系,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明确地把实现前者的转变,作为实现后者转变的重要内容和同步目标,这就是说,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的思想,是革命向建设的转变思想的深化,同时也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生产力发展方面的衡量标准。

革命转变,归根结底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以上几方面的转变,在根本上都是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毛泽东在上述讲话和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思想。

——中国工业异常落后,现代性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 10%左右(据抗战前统计)。这是“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制定党的战略、策略和政策的同情基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份构成。

——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国内基本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和限制双重政策。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四面八方”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早在 1940 年 3 月,毛泽东就指出:新民主主义是暂时的,过渡的,是一个楼梯,将来还要上楼和苏联一样①。刘少奇在 1948 年 12 月阐述毛泽东的思想时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一种特殊的历史状态,其特点是过渡时期,过渡的性质不能长久,可能是 10

年到 15 年时间②。在 1949 年 9 月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也讲过过渡到社会主义“大概二、三十年”。

这样,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多方面地展开了作为革命转变形态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从毛泽东的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来看,他的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内容是异常丰富的。它的基本精神载入了作为新中国临时大宪章的《共同纲领》。

① 毛泽东 1940 年 3 月 4 日在边区党政联席大会上的讲话。

② 见刘少奇 1948 年 12 月 25 日在华北财经委员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