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方谈话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 与毛泽东探索育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大思路完全一致

南方谈话的基本内容,既反映了小平同志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贯思想,同时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又具有异常突出的尖锐性和鲜明性。它标志着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是这些新观点的新高度,使一些同志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子,并对南方谈话的性质发生怀疑,对加快改革开放的政策忧心忡忡。不同的议论不少,归根结底是,如同怀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是姓“社”姓“资”一样, 也怀疑南方谈话本身有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指出这一点,似有言辞过重之嫌,实际上不过是将一个时期潜行着的思潮显现出来罢了。

对南方谈话的疑虑,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这个谈话的误解,甚至曲解。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小平同志,几十年如一日都在追求、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如他自己所说:四个坚持,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两个容易发生有的倾向的重要历史关节。一是在 70 年代末。当时, 离粉碎“四人帮”不久,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和社会主义的形象被扭曲,在相当一部分人中间存在着“三信”(信仰、信念、信心)危机,思想极度混乱,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起。二是在 80 年代末的政治风波前后。在这场政治风波前,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精英”们异常活跃,制造各种舆论,妄图将改革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在政治风波以后发生了一些国家的剧变,国际上密布着反社会主义的乌云,我们国家承受着所谓“经济制裁”的巨大压力,如果中国步一些国家后尘,就可能发生走向资本主义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但正是在这两个重大历史关头,小平同志作为“现今中国党的主要决策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旗帜鲜明地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坚定勇敢地捍卫了社会主义事业。在这 10 多年间,小平同志在主要批判和纠正“左”的错误的同时,丝毫也没有放松对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警惕和批判。实际上,他对这个问题既讲得最早,也讲得最多,而且是一以贯之的,不存在以一种倾向来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

就南方谈话本身而言,虽然重点是放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和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与提高效益,要求更加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上,但是丝毫没有放弃社会主义方向的意思。如果说南方谈话的前半部分是在论述党的基本路线所包含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点,那么后半部分则是侧重阐释基本路线所包含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点。南方谈话讲后者的重要性的份量和力度丝毫不亚于前者。小平同志不断强调:“要坚持两手抓”,抓两个文明建设的“两只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坚持反对腐败,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依靠无产阶级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关键是把共产党内部搞好,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他特别指出:垮起来容易建设难,花了几十年时间的建设,要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还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些话语重心长,发人深省。这也说明一个为社会主义奋斗了一辈子的年近九旬的老翁,信仰仍然异常坚定,非但没有忽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

义方向问题,而且还在为此弹精竭虑,真可谓鞠躬尽瘁!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尽管南方谈话的主观意愿是好的,但其后果难以预料,如同毛主席当年发动“文革”,把“潘多拉魔盒”打开之后难以收拾一样。其实,这两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毛主席发动“文革”有多少人赞成? 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是少数人拥护,多数人反对。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是多数人拥护,极少数人不赞成。它给人民带来了实惠,“在这短短的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快,使人民高兴”。南方谈话更是使大多数人欢欣鼓舞。所谓“后果难以收拾”,这是一种主观假定。坚持改革开放,是不是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样可怕,难道还不清楚?尽管以发展的眼光,从更高的要求来看,我们国家一些方面的情况还很不尽如人意, 还有许多消极、腐败、丑恶的现象需要根除,但是改革开放的成就“世界瞩目”,这是主要方面。南方谈话的精神是推动这个主潮流向前发展。在工作中一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乱子”,但有了 10 多年的经验教训,只要不断地健全制度、完善政策,坚持兴利除弊、扶正法邪、扬善惩恶,可能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对南方谈话的疑虑,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改革开放政策不断产生的疑虑的继续。新的疑虑,固然与一个时期某些舆论的“误导”不能说没有关系,但归根结底是“左”的思维定势根深蒂固。这种“左”的思维定势,如江泽民同志 6 月 9 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所说:还停留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了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改革开放前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和政策上,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因此不容易接受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 甚至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搞改革开放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还有一种看法,是往往把邓小平同志的一些观点同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观点对立起来,“以毛非邓”。这是一个时期的一种隐形现象。就毛泽东同志晚年而言,如前所述,他的许多重要观点是错误的。邓小平同志将其纠正是一大功德。如果还固守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观点,非难小平同志的正确观点,这是违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简称《历史决议》) 的,也是十分有害和危险的。就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观点而言,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对立。并且,也如前述,小平同志是竭力维护毛泽东思想的。他要求把毛泽东同志的晚年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就是致力于此。

事实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思路,与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和在 50 年代中期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大思路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他们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单从马列本本出发来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同志在 40 年代曾经说,他过去读的马克思主义的书不多,第一次看了《共产党宣言》等书以后,才知道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在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① 这里虽然讲的是“阶级斗争”四个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仅仅归结为这四个字,诚然不很准确),但是毛泽东同志通过对这四个字的深悟,却掌握了“认识问题的方法论”。这就是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到了延安时期,他便明确地提出,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把实事求是概括为党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真传。他在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他在南方谈话中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于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还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的思路同毛泽东同志的思路是一脉相承啊!

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这是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中国革命就不可能胜利。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奉行书本子主义,使中国革命濒临绝境,就是惨重的教训。在马列的本本上,既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也没有说农民为主体成分的共产党仍然可以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既没有将资产阶级分为两个部分的统一战线理论,也没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同志曾经被怀疑为“山大王”、“民族主义领袖”。历史证明这些怀疑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些理论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这些创造不是背离了马列主义,而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同样,在 50 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好的思想和思路,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曾经也被怀疑为“自由化”的理论。而历史证明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破除了对苏联的教条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理论。

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开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是破除了本本主义,既从中国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也参考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建设的历史教训,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理论的结果。南方谈话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更是破除本本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摒弃了过去对马列主义的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理解,摒弃了过去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完全扭曲了的认识,摒弃了过去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不正确的理论和政策而实现的认识的飞跃。尽管这些新认识遭到一些怀疑,但历史将证明这些新认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它将使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继 80 年代中期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和“初级阶段”理论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 40 年代,毛泽东同志曾说:我常觉得马克思主义这种东西,是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的(这里的多当然是打引号的,不是说对真理的认识多了, 而是指会背诵的教条多了——引者注)。中国自从有那么一批专门贩卖马克思主义的先生们出现以来,把个共产党闹得乌烟瘴气,白区的共产党为之精光,苏区与红军为之闹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吃了马克思主义大多的亏①。

①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文选》第 194 页。

① 见毛泽东 1941 年秋批判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文稿。

在 50 年代,他又重申了这一思想,并指出:对于经典著作要尊重,但不要迷信,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创造出来的,不能抄书照搬。我们许多同志对于许多问题不敢去设想,思想狭窄得很。要教育干部从实际出发多想问题,不要死啃经典著作,开动脑筋使思想活泼起来② 。这些论述,对于我们理解南方谈话提出的新观念,反对各种形式的本本主义,从实际出发来思考社会主义的许多理论问题,不是没有裨益的。

南方谈话强调“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这虽然是讲的领导方法,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 的实践论。这与毛泽东同志倡导“一切经过试验”,边干边学的思想和“敢” 字当头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思路。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深圳的主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准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我就从来没那么认为。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重犯 1958 年“大跃进”的错误,对于 1958 年的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大跃进”运动的错误从认识论上讲,在于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单凭热情蛮干。这是永远应当引为教训的。但是在 1958 年初,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强烈愿望和发挥的创造精神还是不应当抹煞的。小平同志强调敢冒风险、总结经验、坚持正确、改正错误的思想,正是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大跃进”的教训的。

去年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中,尽管一部分人的主观愿望是想维护社会主义,担心改革开放偏离了正确方向,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就其认识观的方法论而言是不可取的。问题不在于该不该问姓“社”姓“资”, 而在于怎么问法,允不允许试验?有的同志将这场争论比喻为是先起名字后生孩还是先生孩子后起名,近乎嘲讽。但这场争论的实质确实反映了两条思想路线—— 唯心主义先验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的对立。几十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不少曾经被判定为姓“资”的事物,其实姓“社”。这 10 多年来已在不断地“脱帽加冕”、平反改正。难道还要继续造成这样的“冤、假、错” 案吗?南方谈话虽然对这段“资”、“社”争论的“公案”做了结论,但是要克服先验论的影响却不是简单的。如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说,在全党开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仍是一项重要任务。当然,这个教育应当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来进行,而不应当搞学院式的本本主义。

有一种议论认为:“南方谈话还是‘猫论’那一套”。真令人不敢置信, “文化大革命”结束 16 年了,但“文化大革命”的流毒仍犹在!所谓“猫论”, 理论界对它有不同的界说。或褒或贬,毁誉参半。贬者认为,“猫论”即“实用主义”论。这种观点的最早发明权属“四人帮”。在 1975 年“批邓”时,

“四人帮”为攻击小平同志,把他在 1962 年困难时期就恢复农村生产问题讲的一段话污称为“实用主义”。对南方谈话的这种议论,也是持贬的口吻, 旨在说明它的“实用主义”性。为了以正视听,这里不妨将小平同志当年的那段原话摘引如下: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

② 毛泽东 1958 年 3 月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

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

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①

任何人只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这段话,就不难看出,它与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前些年,薄一波同志曾经间过小平同志,对“黄猫黑猫”这个说法现在怎么看?小平同志回答说:第一,我现在不收回;第二,我是针对当时情况说的。这说明小平同志当年关于“黄猫黑猫”的一段话体现的是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来制定方针、政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南方谈话关于判断改革试验姓“资”姓“社”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 1962 年这段讲话的思路的继续和有关思想的发展,当然也是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发展。

南方谈话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解放思想,贯穿了解放思想的精神。这是南方谈话充满生气、催人奋进之所在。解放思想实际上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长期以来,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似乎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是对立的。这种成见的产生固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但是,这既是对实事求是的误解,也是对科学意义上的思想解放的曲解,从认识论上说,人们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过程,实事求是也是一个过程,既不能一次性地完成认识, 所实现的认识也不应当是静态的、凝固的。解放思想无非是强调要从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时客观实际进行动态的认识。它摒弃陈旧的固定观念,正是为了实事求是,而不是偏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解放思想既不是与实事求是对立的,也不是实事求是的外加成分。两者都是为了实现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也是实现这一点所必需的。队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即是说,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愈是解放思想,愈能实事求是。反之亦然。

理论的分析是这样,毛泽东同志在正确时期的认识思路与小平同志的认识思路都是这样。曾记否,在党的发展史上,每次确立、端正或完善党的思想路线,都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延安整风破除对教条主义的迷信,确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如此(那时在理论上既是思想最解放的时候,也是最讲究实事求是的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情况也是如此。10 多年的历史经验表明,讲实事求是不能与讲解放思想相割裂,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 6 月 9 日在中央党校说得好:“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精神。思想不解放,脑筋不换,一切工作都很难推动。思想解放了,脑筋活了,想问题的面就宽了,无论是发现和选拔人才,无论是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无论是开拓新的领域和新的事业,办法就会更多,路子就会更广阔。所以可以说,解放思想是一个法宝,是一个帮助我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法宝,必须伴随建设和改革长期坚持下去。”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正是南方谈话的精神实质。

① 《 邓 小平文选》(1938—1965 年)第 305 页。

① 江泽民 1992 年 6 月 9 日在中央党校向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讲话,见 6 月 15 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