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1981 年 6 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至纪念毛泽东 90 周年

涎辰后的 1984 年。这是毛泽东研究的开拓发展阶段。

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深刻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的工作的正反两面的历史经验,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精邃地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这本身就是以科学态度研究毛泽东、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大认识飞跃,同时也使进一步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在《历史决议》指引下,从 1981 年下半年到 1983 年纪念毛泽东 90 周年诞辰前后, 毛泽东研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开拓性发展的喜人局面。所谓“开拓性发展”, 就是指:第一,以《历史决议》为指针、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在各个领域普遍展开。前几年较少涉猎的一些领域,如毛泽东的经济、军事、党建、教育、文艺等思想与实践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专门著述。学术空气异常活跃,研究势头愈趋旺盛。第二,宣传毛泽东、研究毛泽东的专业刊物与学会相继创立,一支由老中青相结合的献身毛泽东研究事业的专业队伍逐渐形成。《毛泽东哲学思想动态》于 1982 年率先在上海创刊。《毛泽东思想研究》随之在四川出版。这两个刊物为毛泽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理论阵地。从学术活动看,早在 1980 年,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就已成立,以后逐年都召开一次毛泽东文艺思想学术讨论会。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在

1981 年和 1983 年召开过两次,都在理论界有较大影响。毛泽东教育思想、军事思想的学术讨论会也在此期间先后召开。1983 年 11 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毛泽东思想讨论会,更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水平和研究队伍的一次大检阅。第三,毛泽东研究的著述获得了空前的“大面积丰收”。从报刊发表文章的情况看, 1981 年至 1984 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3 年来研究毛泽

东的文章发表最多的年份。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 3000 篇,以纪念毛泽东

90 周年诞辰为契机,1983 年到 1984 年则把毛泽东研究推向了高潮。这两年

发表的研究文章近 2000 篇,出版的研究著作达 50 本之多。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第一次“毛泽东研究热”。

这个阶段的研究特点是:(一)阐释性著述较多。《历史决议》作为党的纲领性文件不可能对毛泽东及其思想展开论述。《历史决议》发表后,围绕着它评价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论断和一系列观点,涌现了一大批诠释、阐发性的论著,对宣传《历史决议》的思想观点起了很好的作用。近些年来有贬低这类著述的倾向。殊不知这是理论研究的基础工程之一,较好的诠释性著述也是科学著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1983 年初版, 1985 年修订),运用大量的文献档案材料对《历史决议》论及的基本思想(包括评价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内容) 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历史考察和较为精当的理论分析,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二)哲学性著述较多。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在毛泽东研究中一直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在每年发表的毛泽东研究文章中,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文章大大多于研究毛泽东其他思想的文章。出版书籍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年发表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文章将近同时期全部毛泽东研究文章的1/3,仅 1983 年一年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方面的专著就达 20 多本。其中杨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理论视角,是全国最早全面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专著①;汪澍白的《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索》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力;1981 年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论文选集基本代表了这个时期的研究水平。(三)体系性著述较多。对毛泽东某个方面的思想或整体思想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研究,是这个时期的出版物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研究的由零到整、由浅入深的进步表现。由中共中央党校组织编写的《毛泽东思想原理讲话》肇始,引发了一大批“毛泽东思想概论”一类著作的问世,对于探索毛泽东思想的系统化、体系化的教学和研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四)领袖群体研究的著述较多。随着《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朱德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以及其他老一辈革命家著作的编辑出版,不仅开拓了各个老一辈革命家思想研究的广泛空间,而且从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的视角出发,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党的早期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深化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