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译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贡献

毛译东同志所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活动,一方面,使他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的许多重要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于调查研究实践的总结,使他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思想,使之成为有丰富思想内容的科学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一)认为调查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就是说,把调查研究方法提到认识论高度来认识。方法论和认识论是统一的,方法论是由认识论派生出来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 尽管使调查研究具有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但是他们论述调查研究的作用时,仍然把它作为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来看待。毛泽东同志把调查研究引向广阔的社会实践领域,与进行改造世界的革命斗争直接联系着,对它的作用的认识有了发展。毛泽东同志使调查研究成为一种理论,营先就在于从哲学上论证了调查研究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基础,是形成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前提。他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情况办事,就是要求经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使主观符合客观,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在这个基础上来制定党的方针政策。早在古田会议的决议中,他就把调查研究看成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了。他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就同对于调查研究的这个新认识密切联系着。他说,是否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对于党的斗争策略和工作方法有决定意义,“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①。在这里,既深刻地指出了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又在实

际上提出了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解决政治路线问题的基础的思想。1930 年 5 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第一篇论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哲学论文,也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思想路线问题的历史文献。正是在这篇著作里,毛泽东同志专门论述了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作用,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著名口号。这个口号是毛泽东同志对自己多年从事和倡导的实际调查工作的深切体会的理论概括;也是对那些不做调查研究,致使中国革命遭受挫折的严重教训的深刻总结。它反对了当时党内和红军内的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错误思想路线,代表了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于党的实际工作的正确思想路线,即文章中所说的“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一年以后,他在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所起草的《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又提出了“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口号,对“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口号作了补充和发展,使之更加周密和完备。这两个口号就其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表述而言,说明调查研究已经不能仅仅看成是个工作方法问题, 而应当被看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但是,“左”倾错误领导却没有接受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口号,并且在 1931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上,还把它斥为“否认理论否认政治的狭隘的经验论的落后思想”。“左”倾错误领导反对调查研究,实际上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说明他们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弄懂弄通。1941 年 3 月,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中批判“左”

①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 2 版第 1 卷第 92 页。

倾错误领导时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斯大林的话说得对:‘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除了盲目的、无前途的、无远见的实际家, 是不能叫做‘狭隘经验论’的。”①他还明确提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②。同年 8 月,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以党的文件形式肯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口号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真理,并指出:“系统的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的基础”。在1961 年,党中央重新提倡调查研究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转发邓子恢同志的调查报告写的批语中进一步指出:“认真调查研究,对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观主义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1963 年 5 月,党中央在《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中提出: “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革命的认识论”问题,号召各级党委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论述,把调查研究的意义提到了过去从来未有人讲过的理论高度。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调查研究事实上成了无产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①。

**(二)把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相统一,赋予群众路线以认识论的基础。**党把调查研究作为思想认识路线问题提出,跟党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大致在同一时期。1929 年 9 月,周恩来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九月来信”),既强调了红四军的调查工作“对于了解中国农村实际生活及帮助土地革命策略之决定有重大意义”,同时在论述红军的工作方法时接连三处谈到要经过“群众路线”的问题②。这是党最早明确使用“群众路线”概念的文献之一。在随后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同志在强调调查研究的认识论意义的时候,也提出了“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 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的思想③。调查研究作为思想认识路线与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几乎同时提出,这难道是纯粹偶然的巧合吗?恩格斯说过,某些必然的东西总是在表面看来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隐蔽地存在着④。在提出者那里,尽管当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调查研究的过程与实行群众路线的过程,实际上是同一个过程;但是,向社会实际做调查就是向群众做调查这一点是明确的。陈毅同志当时向中央报告红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时,特地将“调查工作” 列为红四军的群众工作的第一项。在周恩来同志主持写的“九月来信”中也是将切实做调查工作列为红军的群众工作的第一条。毛泽东同志以后在讲调查研究的时候,也总是强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经过 10 多年的思想

孕育,到了 1943 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便将这两个过程的实际上的统一关系,从理论上作了精辟的阐发。一方面从认

①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 17—18 页。

②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 15 页。

①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 2 卷第 443 页。

② 见《周恩来选集》上卷第 36 页、39 页。

③ 见 1948 年东北书店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 548—549 页。

④ 参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皙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43 页。

识论上深刻他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样,群众路线的理论,也可以说,就是调查研究的认识论。这样说,不仅因为群众路线的工作对象和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同一的,而且因为在党的革命实践活动中,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一次又一次地“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除了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完成党的工作任务外,从认识论上来说,就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又通过调查研究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过程。说这两个过程是同一个过程,不仅是说的同一个工作过程,还是说的同一个认识过程。在 1958 年 1 月写的《工作方法六和条》草案中,毛泽东同志明确地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人脑是能够反映客观世界的,但是要反映得正确很不容易。要经过反复的考察,才能反映得比较正确,比较接近客观实际。有了正确的观点和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法告诉别人,概念、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传达给别人的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毛泽东同志通过阐述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在党的实际工作中的统一胜,使群众路线具有认识论的意义,并且把调查研究的认识论当做群众路线的认识论基础, 这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应用于党的实际工作所做的重大发展,它表明党坚持群众路线,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另方面也是由于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从而,在理论上说明了实行群众路线,乃是革命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保证。

**(三)认为调查研究是转变党的作风的重要环节,因而也是党的建 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建设既有思想建设,也包括有作风建设。调查研究既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也是党的作风问题。毛泽东同志虽然在 20 年代末期就把调查研究看成是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左”倾错误领导的思想路线没有得到清算,直到 40 年代初期,在党内还存在着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许多同志不愿意迈开他们的双脚到社会实际和人民群众中去,不愿意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满足于一知半解,夸夸其谈;坐在机关里想当然地发号施令。有的人工作了三年五载,不仅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状况全然不了解,就是对于所在单位的“下情”, 也若明若暗。毛泽东同志指出,“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①他在列举主观主义的表现时,把不做调查研究列为主观主义第一条。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也把这种作风看成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因此,延安整风,首先就是整顿这种主观主义的坏作风,并把提倡调查研究看成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环节。毛泽东同志指出:“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②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为一派新风,并有力地推动了其他作风的转变,使延安时代成为党的历史上党风最好的时期之一。人们常说的“延安作风”,一个根本的内容就是指实事求是,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实事求

①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 2 版第 3 卷第 797 页。

②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 2 版第 3 卷第 802 页。

是。建国以后,在 1958 年的“大跃进”时期,这个好的党风遭到了严重破坏。代之而起的,是作为它的对立物出现的“浮夸风”、“瞎指挥风”等等。1961 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重新提倡调查研究,也包括有重新整顿党的作风的意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口号的提出,从党的建设的意义上来说,就是要恢复和发扬历史上实行调查研究的好的党风。毛泽东同志指出:“各级党委,不许不作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 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他在给邓小平同志的一封信中,还要求参加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农村人民公社条例的同志做出榜样, 在开会之前,对农村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重点调查,下十天至十五天工夫,向群众寻求真理”。党中央在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中央局, 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中也指出:各级党委领导人员,首先是第一书记, 要深入基层,亲自进行有系统的典型调查,当作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定出制度,造成风气,使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并且说:“只要在全党坚持这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就一定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迅速的进步。”事实正是这样,1961 年重新提倡调查研究之后,在某些方面,党的思想路线有了一定程度的端正,党的作风也有较大的转变。到 1965 年底,基本上扭转了国民经济的困难局面,使党的经济工作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丰富了关于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的内容。**如前所述,马克思、 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强调调查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他们对研究工作所持的严谨态度,成为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一代楷模。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时。坚持了他们主张的科学态度,明确地提出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面前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既不夸大, 也不缩小,从客观事实本身中引出结论。1961 年 3 月,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那封信中指出:“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调查应该采取客观态度,不应该抱定一种成见下去专替自己找证据;应该发现事物的真相,不要为各种假象所蒙蔽;应该对调查材料作全面的综合和分析,不要满足于孤立的、片面的,看不到事物发展规律的观察。在调查的时候,不要伯听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见,更不要怕实际检验推翻了已经作出的判断和决定”。这是对实际工作中调查研究的教训的深刻总结,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并使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同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的调查研究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要甘当群众的小学生,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问题。在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中,恩格斯不仅是进行理论的调查研究的楷模,而且是深入到工人群众中进行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的伟大榜样。他对英国工人的苦难和斗争,对他们的希望和要求,进行了 21 个月的全面的详尽的调查研究。他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社会主义文献中绝无仅有的调查报告的杰作,被列宁称之为“是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的描述”①。恩格斯能获得这样的成功,与他对工人群众怀有满腔的热忱,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置身于工人群众之中的革命精神是分不开的。他自己说过:“我抛弃了社交活动和宴会,抛弃了资产阶级的葡萄牙红葡萄酒和香摈酒,把自己的空闲

①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7 页。

时间几乎都用来和普通的工人交往;对此我感到高兴和骄做”②。恩格斯是这样地做了,他的这种虚心向劳苦群众学习的调查态度是永放光芒的。毛泽东同志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亲身体验,把对待劳动群众的态度问题不仅作为世界观问题提出来,而且看成是调查研究的态度问题。他明确指出,只有放下臭架子,甘当群众小学生的精神,才能做好社会的实际调查研究。他每次做调查研究都把被调查的群众当做“可敬爱的先生”,采取“恭谨勤劳”的谦虚态度,因而获得了“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③。他要求做实际调查的同志都能采取这样的态度。在 1963 年 5 月关于农村工作的若干问题的那个文件中, 党中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思想,指出:“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就不会做,也不会做好什么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态度的思想增加了新的内容,对于党的调查研究活动开展起了非常有益的作用。

对于进行社会实际调查的具体方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走马观花”, 四处巡视,做了解全局的面上的调查;“下马观花”,深入基层,做“解剖麻雀”的典型调查。并用这两种方法,可以使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对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很有帮助。在这两种方法中,毛泽东同志认为“下马观花”, 深入基层的方法更为重要。因为“拼着精力把一个地方研究透彻,然后于研究别个地方,于明了一般情况,便都很容易了”①。毛泽东同志还提倡“开调查会”,这是调查者跟被调查的群众直接讨论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对于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有时能发挥某种特殊的作用。这些方法,既是他个人进行实际调查的经验总结,也是经过全党同志实践反复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思想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使调查研究的思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放异彩,成为绚丽璀灿的奇花。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寻言》一文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②中国现代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思想对于共产党是如同布, 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在民主革命时期,党努力通过它使马列主义理论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的道路。在社会主义时期,党通过它使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取得了任何人都无可否认的伟大成就。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③。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许多方面,还是一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还缺乏实际经验,还不可能完全避免盲目性。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调查研究也是没有止境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党还将通过它使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②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273 页。

③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 16 页。

①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第 56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第 462 页。

③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单行本第 18 页。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当然,现在的情况跟过去战争年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工作的范围由局部地区转向了全国,革命的任务由进行大规模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转向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历史环境由落后的、单一的、个体的农业手工业生产状态进到拥有相当水平的社会化生产,拥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时代,因此进行社会实际调查的方法和手段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把思想观念和观察视野完全不变地继续停留在一个世纪或者半个世纪以前,这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所要求的;仅仅满足于过去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某些具体经验,也是与新的历史条件不相适应的或者不完全适应的。特别是我们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各项改革的艰巨任务,不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是很难获得成效的。正如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样, 新的历史条件也要求党不仅坚持马克思卞义的调查研究,还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把毛泽东同志为党所开创的调查研究传统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理论继续推向前进,我们相信,只要坚定继承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各个领域的实际,采取一切先进手段和现代化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那未,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任务。同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发展,也一定能够使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性工程之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伟大强国。

(写于 1983 年 1 月,主要内容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1983 年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