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口质量分析
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发展的自然基础,指人的体质和智力;文化技术素质是指人口受文化科技教育与训练的程度;思想素质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传统习惯等。
- 人口的身体素质。人口的身体素质受遗传和其它先天因素、营养及地方病等的影响。遗传因素从根本上规定着人口的质量,决定着人口质量水平的可能限度。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若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就可能遭到损伤,因而产生先天缺陷。营养是人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 没有正常的营养供给,就会影响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发育。地方水土中某些化学元素的缺乏或过量以及其它气候及生物原因,都可能导致地方病,从而对地方较大部分人群的健康产生影响。
一般认为,遗传及其它先天性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可以通过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得到减轻,并且这方面影响在区域间的差异也比较小。由营养与地方病对人口身体素质所产生的影响有较大的地区间差异,因为决定营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区域经济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的分析应着重分析因营养和地方病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人口素质问题。
分析人口身体素质的指标主要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地方病发病率等。由于其它资料难以统计,通常多用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进行分析。平均期望寿命是根据各年龄组死亡或存活机率计算出的期望值,通常都是指某一时段的新生儿的平均期望寿命,当然各年龄组也可计算出相应的平均期望寿命。一般来说,人口身体素质越好,死亡率越低,平均寿命越长。
对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的分析,有助于搞清影响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的原因,明确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现状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制定区域人口发
展规划提供依据。
- 人口文化技术素质。人口文化技术素质主要受教育方面的因素影响。由于区域间科技与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使人口文化技术素质存在很大差异, 并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人口文化技术素质的分析就成了区域人口素质分析的重点。
反映人口文化技术素质的指标主要有:人口受教育等级与年限、劳动者职务及技术等级、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小学普及率、中学普及率、专业技术人员占劳动人口比重等。通常使用的评价指标是:
- 文化人口比重。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 6 岁以上总人口
的比重。与该指标对应的是文盲、半文盲率,即 12 岁及 12 岁以上人口中不
识字或识字不足 1500 个的人口所占百分比,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区域人口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
- 文化程度构成。指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等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以万人指标(即平均每万人口中各种文化人口的数量)
计。这个指标既反映了区域人口的文化水平,又反映了区域“文化人口”的内部结构。
上面两类指标的年龄区间缩小为劳动年龄组,就成了反映劳动力资源文化素质的指标。此外,对劳动力文化素质的考察,还可用实际在业的劳动力文化结构以及部门劳动力的文化程度等指标反映。
- 教育普及程度。指各级学校的就学率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率。中小学就学率用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占中小学适龄人口数的比重表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率分别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示。
区域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区域产业部门对技术的需求、社会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等的直接影响。因此, 对区域人口文化技术素质的分析,不应忽视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分析。
- 人口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也是最难评价分析的一个方面,目前关于人口的思想素质的评价分析,尚无可以直接统计计算的指标,即使定性分析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对人口思想素质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考察体验。通常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社会风气的评价来判断人口的思想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