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①
(一)空间结构的概念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产业)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组合关系,也即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经济地域内的经济核心,受经济核心吸引、影响的外围地区和由交通运输网络组成的网络型地域。
经济核心以城镇为载体,或为单一城镇,或为城镇群,但其基本形态是点状的,并以其自身的功能在周围各个方向上构成一个吸引范围。外围地域为面状地域,处在核心地域的作用力之下,并依据核心的距离不同而有近外围、外围和边缘之别。通常情况下边缘地域的边界并不明显,往往受到两个以上核心的共同作用。网络地域的形成由各种交通运输线路所决定,它们是核心与外围之间联系的桥梁。由于实际中的经济运动总是沿网络进行,所以网络及其所联结的诸核心往往构成超出交通范畴的、具有更高级功能的经济地域。
经济地域的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
作为区域核心的现代城市的形成。产业革命以后,以现代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不断涌现和发展起来,并各自突出其专门化的产业部门。这些城市以其专门化部门和其它产业以及行政的职能等,共同地作用于其周围地域,与周围地域不断加强经济、政治联系。
-
周围地域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周围地域商品性农业、工矿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其与区域核心进行经济联系的基础。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周围地域与城市的联系是微弱,难以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
网络系统的发展。网络是联系核心与其周围地域的纽带和桥梁,没有现代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信息事业,难以使区域核心与其周围地域发生密切联系。
-
外界的影响与作用。一个地域的空间结构是经济地域系统空间结构大系统的子系统,离不开周围其它经济地域空间结构与部门结构对它的影响。一个经济地域的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之间是有联系的,但这种关系就其
发生过程来讲是以产业结构为起点,并且是不可逆的。这就是说,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空间结构,但空间结构并不影响产业结构,这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产业结构作为空间结构的内容,产业的组成,每个产业部门的分布规律和趋向,可以作用于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以农林牧业为主的产业系统和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系统之间,会有空间规模的差别;以采掘业为主的产业系统和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系统之间,会有密集程度的不同;开放性强的加工业系统和封闭的加工工业系统之间,会有网络发育程度及网络形式的不同, 等等。
但是,空间结构受制于地域分工规律,同样的(或类似的)产业部门结构会因地域内地理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空间结构。任何一个经济地域,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其核心、外围、网络三者的组合形式、内容、水平等千差万别。
空间结构的层次有高低之分,内容有的简单,有的复杂,空间结构的地域形式更是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