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力地域组织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极端缓慢的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是均匀分布的(图 8-4)。这一点与核心-边缘理论的论述极为相似。到了工业化初期,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首先在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出现工矿居民点和城镇,并在它们之间建设了交通线,以满足其经济和社会联系的需要。由于集聚效益的作用, 资源和各种公用服务设施将维持在地区的中心城镇或工矿点集中,地方中心

城镇有更多的工业企业和各种类型的经济企业和社会团体,联接城镇之间的交通沿线变成了交通线、能源供应线、通讯线、供气、供水等线状基础设施束。在沿线及城镇周围,由于利益分配的矛盾,或有中介机会,必然出现新的集聚点,同时交通线得到相应延伸。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那些发展条件好、实力雄厚、效益高、人口和经济集中的城市会形成更大的集聚点,它们之间的线状基础设施也会变得更加完善,新的集聚点变成为次级经济中心,并延伸出次级发展轴线,构成中心和轴线系统。这种模式不断演变下去,整个区域将形成由不同等级的城镇和不同等级发展轴线组成的“点- 轴系统”为标志的空间结构。

陆大道指出,上述生产力地域组织的点-轴渐进式扩散演变过程模式,是在大量的地区发展经验基础上总结的,是普遍规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沿发展轴线布置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