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核心-边缘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虽然普洛夫

(H.Prov)在分析世界经济空间组织格局时,曾把美国分为中心区和边缘区两部分,德莱西(F.Delaisi)也曾把欧洲分成由工业的中心区和农业的腹地区组成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但是较为系统、比较完整地提出“核心-边缘” 演变模式的,还是美国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专家 J.R.弗里德曼(Friedmann) 于 1966 年在研究委内瑞拉时提出来的。以后他又进行了修改和提炼,弗里德曼根据对委内瑞拉区域发展演变特征的研究,以及根据 K.G. 缪达尔

(G.Myrdal)和 A.O.赫希曼(Hirschman)等人有关区域间经济增长和相互传递的理论,提出了核心与外围(或核心与边缘)发展模式。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域系统。

由于核心-边缘理论基本上是以极化效应(即向心倒流效应)和扩散效应

(即离心扩散效应)来解释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演变机制,与增长极理论的机制解释有许多类似之处,故有些人常把这两种理论相混,或者互相替换。又因为核心与边缘的关系有一定的控制和依赖的关系,与西方所谓激进经济学派的依附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故有人也把该理论与依附理论相提并论, 或视为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