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①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share Method(可译为偏离-份额分析法,缩写成 SSM)是由美国学者 Dunn,Perloff,Lampard,Muth 等人于本世纪 60 年代相继提出,80 年代初 Dunn 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SSM 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其它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部门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
基本原理。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 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
数学模型。假设区域 i 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 i 经济总规模为 bi,0(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末期(截止年 t)经济总规模为 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 n 个产业部门,分别以 bij,0,bij,t(j=1,2,⋯, n)表示区域 i 第 j 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 B0,Bt 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 Bj,0 与 Bj,t 所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 j 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 i 第 j 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bij,t − bij,0
rij =
bij,0
( j = 1,2, ,n)
所在大区或全国 j 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Bj,t − b j,0
R j =
Bj,0
( j = 1, 2, Λ
, n)
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b'ij =
bij,0 • B j,0
B0
( j = 1,2, ,n)
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 i 第 j 产业部门的增长量 Gij 可以分解为
Nij,Pij,Dij,三个分量,表达为:
Gij=Nij+Pij+Dij (3-1)
Nij=Bij·Rij (3-2)
Pij=(bij,0-b’ij)·Rj (3-3)
Dij=bij,0·(rij-Rj) (3—4)
Gij=bij,t-bij,0 (3-5)
Nij 称为份额分量(或全国平均增长效应),由式(3-2)各项的含义可知,它是指 j 部门的全国(或所在大区)总量按比例分配,区域 i 的 j 部门规模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
Pij 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或产业结构效应),由式(3-3)可以看出,它
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 i 第 j 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它是排除了区域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平均速度差异,假定两者等同,而单独分析部门结构对增长的影响和贡献。所以,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Dij 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是指区域 i 第 j 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 j 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 j 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区域 i 总的经济增量 Gi 则可以写为以下形式:
Gi = Ni + Pi + Di
n n b j,t − B j,0
(3 − 6)
Ni = ∑b'ij • R j = ∑bij,0 B
(3 − 7)
i=1
n
j=1
n
o
b j,t − B j,0 n
B j,t − B j,0
Pi = ∑(bij,0 − b'ij )R j = ∑bij,0 B
− ∑bij,0 B
i=1
n
j= 1
j,0
n
j=1
Bj,t
0
(3 − 8)
Di = ∑b ij,0 (rij − R j ) = bi,t − ∑bij,0 B
(3 − 9)
j=1
bij,0
Gi = bi ,t − b i,0
bij,t
j=1
j,0
(3 − 10)
引入K j,0 = B
j,0
,K j,t = B
j,t
分别为i区域j部门在初级与末期占同期全
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则 i 区域对于全国或所在区域的相对增长率
b j,t
L =
j,0
∶ Bt
B0
可分解如下:
∑K j,t • Bj,t j=1
n
∑K j,0 • Bj,0 j=1
∑B j,t j= 1
n
∑Bj,0 j=1
n n
∑K j,0 • Bj,t
∑Bj,t
K • B
= j= 1
j=1
• ∑
j,t j,t
= W • u
n n j=1 n
∑K j,0 • B j,0 ∑B j,0
∑K j,0 • Bj,t
其中:
j=1
n
j= 1
j= 1
n
∑K j,0 • Bj,t
W = j=1
∑K j,0 • B j,0 j=1
n
∑Bj,t j=1
∑B j,0 j= 1
(3 − 12)
∑K j,t Bj,t
u = j=1
∑K j,0 Bj,t j= 1
(3 − 13)
W,u 分别为结果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0≤L≤1。
由以上各式可知,如若 Gi 愈大,L 大于 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或所在区域。
若 Pi 愈大,W 大于 1,这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
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
倘若 Di 较大,u 大于 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 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
-
明确时间范围以及参照的区域。Shift-share 方法在应用之前, 首先要确定在哪一个时间段上考虑区域经济的变化,也就是要决定 t 值。一般,t 值取为 5 年或 10 年,即考察区域在近五年或十年内的变化。同时还须明确哪一级区域为背景和参照系来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一般地需要考察研究区域的规模及地位,并据此来选择背景区域。研究区域在那一级较大区域有重要地位,就选择哪一级较大区域为背景区域。所选背景区域可以是省,亦可以是经济协作区(大区)或全国。
-
划分部门结构,构造 Shift-share 分析表。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深度要求,考虑统计资料的可能性,按照某种分类体系,把区域经济划分为若干个(n 个)完备的部门,然后收集数据,建造 Shift-share 分析表
(或分析矩阵),分析表(表 3-5)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原始数据:bij,t,bij,o,Bj,t,Bj,o
中间结果:rij,Rj,b′ij,bij,o-b′ij,rij-Rj 最终分析结果:Gij,Nij,Pij,Dij,PDij
其中:PDij=Pij+Dij
表 3 - 4 Shift-share 分析表
部门分析指标 |
总计 |
1 | 2 | n |
---|---|---|---|---|
bij,0 |
||||
bij,t |
||||
b’ij |
||||
bij,0 - b’ij |
||||
rij-Rj |
||||
rij-Rj |
||||
Gij |
||||
Nij |
||||
Pij |
||||
Dij |
||||
PDij |
根据分析表得到的计算结果可以对各个部门进行分析判断,对于 j 部门来说,可依照以下符号关系得到一系列结论。
Ⅰ Nij=b’ij·Rj
+++j 部门为全国性增长部门
-+-j 部门为全国性衰退部门Ⅱ Pij=(bij,0-b’ij)·Rj
++ + 对于全国性增长部门 j,区域 i 在该部门有盈余
(所占比重较大)
- + - 对于全国性衰退部门 j,区域 i 在该部门有盈余
- - - 对于全国性增长部门 j,区域 i 在该部门有亏空
(所占比重较小)
+ - -对于全国性衰退部门 j,区域 i 在该部门有亏空Ⅲ Dij=bij,0(rij-Rj)
++ + 区域 j 部门是相对增长部门
- + - 区域 j 部门是相对下降部门
- 计算总体效果,对区域总的结构效果和竞争能力作出分析判断。依式(3-8)、(3-12)计算 Pi,W 由此判断区域总体结构效果,如若 Pi 较大, W<1,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朝阳增长部门,经济结构较好,不必进行大规模调整。反之,倘若 Pi 较大, W<1,则说明区域衰退,夕阳部门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由式(3-9)、(3-13)还可以计算 Di,u,由此判断区域自身竞争能
力,假若 Di 较大,u 大于 1,则说明区域有较多的部门发展迅速,竞争能力强,地位在不断上升,反之,则说明竞争能力较弱,地位有下降趋势。
- 绘制 Shift-share 分析图。对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类,根据分析
表计算数据,绘制 Shift-Share 分析图,可以使结论更加清晰直观,明确各产业部门属于何种类型。
分析图由两条倾斜度为 45°的等分线,把坐标系分为八个扇面,然后,
标出区域各部门以及总体在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根据所在扇面,可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判断区域总体结构及竞争力的优劣强弱,确定哪些是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部门。同时,还可以用分析图对各区域进行比较,识别各区域结构的优劣与竞争力的高低。
Ⅰ部门优势分析图:以区域部门优势 PDij(即 Pij 与 Dij 之和,反映 j 部门总的增长优势,为横坐标,以份额分量 Nij 为纵坐标建立关系。
图 3-1 中的八个扇面(S1,S2,⋯,S8)反映了在总增量、部门增长优势方面的几种不同类型:
A 较好部门,指处在第 1、2 扇面中的部门,为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
B 一般部门,指处于第 3、4 扇面中的部门,其中处于第 3 扇面者为虽具有部门优势,但却为衰退部门,处于扇面 4 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
C 较差部门,指处于第 5、6 扇面中的部门,这些部门,在总量上都为负增长,扇面 5 中虽为增长部门,扇面 6 中虽具部门优势,但都不足以消除因部门优势或全国性衰退造成的负贡献。
D 最差部门,指处于第 7、8 扇面中的部门,为既无部门优势,又为衰退部门。
Ⅱ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以竞争偏离分量 Dij 为横轴,以结构偏离分量Pij 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图 3-2 中各扇面代表的含意如下:扇面 1:原有基础很好,竞争力较强好部门;扇面 2: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较好部门;扇面 3:基础差但发展快的较好或一般部门;扇面 4: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扇面 5: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 扇面 6:基础很差但发展很快的较差部门;扇面 7、8,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的最差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