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采矿业规划布局
采矿业其劳动对象是矿产资源。按前述第一产业的定义,仍属第一产业范围。但其产品是第二产业,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工业化的重要原料。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技术装备与第二产业的生产性质相似,因此,在找国产业分类中划入第二产业,作为重工业中原材料工业的前导工业部门。
采矿业无论是划入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产品是国民经济工业化的重要起始原料和能源。采矿业在区域产业规划布局中,往往起着与农业一样的基础作用,其规划布局要根据矿的区域性特点因地制宜,集中建设区域性矿产
基地。矿产的形成、分布受自然规律制约,有它特定形成分布条件和蕴藏规律,在时间上有一定演化历史,空间上有一定分布规律。大至成矿区小至矿化点都受地质作用所控制,不是任何一种矿种,在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进行采矿业发展布局的,就是具有矿产资源区域能否开发利用也还要进行分析评价。
采矿业在区域规划布局状况受到区域矿产资源的储量、质量、开采条件以及区内外市场等因素影响,必须进行开发利用评价。
矿产资源储量是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的最基本指标,也是确定矿山开采业规模的依据。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经地质勘探的储量,可分为平衡表内储量和平衡表外储量。表内储量是符合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即可开采利用储量)。表外储量为由于某种原因,暂不能开采利用的储量。在表内储量中,根据地质勘探程度又可分为开采储量和设计储量(工业储量)。一般开采储量可作为矿山生产设计依据,而设计储量可作为矿山开发规划依据。进行矿产资源评价时应当重视,具有开采价值的表内储量,但是暂无开采价值的表外储量,可作为矿山的勘探设计的依据,经过工作后可升格为表内储量,具有后备资源价值,对进行区域矿山开采业规划有一定参考价值。矿产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开采利用价值和开采利用方式。通常以矿
石的品位和伴生有益有害成分指标来表示。各种矿石的工业品位是不相同的,例如铁矿石品位要求在 25%~65%之间,锰矿石含二氧化锰量要求 20
%~ 25%以上,铅、锑不应少于 1%等。在分析评价矿石品位时,还应注意到矿石中伴有有益或有害成分,伴有有益成分往往提高矿石利用价值,而伴有有害成分则降低开发利用价值。应当指出随着矿山开发利用的技术的进步和综合利用发展,工业利用的临界品位也随之改变的。因此在进行规划时, 其评价应结合可预见的矿石开发利用技术进行。
矿产资源的开采条件,包括矿产的地质条件和地理条件。矿产的地质条件好坏是决定能否开采和矿石开采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也不复杂的矿产可进行露天开采,可大大降低开采成本;相反,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埋藏较深的矿产,往往采取井下开采,甚至无法开采。矿产地的地理条件包括区位,交通,矿山开采所需要的动力、建材、劳动力以及原有经济基础等等均需认真地评价。
矿石的市场需求及需求量大小是决定能否开采关键指标。矿产品只是一种原材料,不能直接投入人们生活消费领域。而且大部分矿产品有用成分含量低,不适宜陆路长途运输,因此规划区内外的需求量和合理运输半径就成为采矿业的生产布局和开采规模的依据。
当然,当今选矿工业和海上运输业发展大大拓展了矿产品市场的区域范围,但作为采矿业的生产规划布局来看仍受矿产分布地域所制约。采矿业规划布局应在全面评价矿产资源基础上,确定有无开采价值以及经济效益大小。贯彻择优开发,保证重点的原则,来安排各矿区的开发顺序,规模和发展速度。以满足规划区内外的经济发展需要。
此外,作为采矿业的规划布局来说,加强区域地质勘探规划也是采矿业规划布局的重要内容,应给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