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会和想法

  1. 综合程序教学法很受学生欢迎。

综合程序教学法所以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它能教会学生自学课文和读图的能力,使课堂讨论完全环绕课文、地图深入浅出的进行,充分调动了不同类型同学的积极性。一节课,提问人数的多少,既要看教材内容,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一般开始用此法上课时,提问的人数不宜太多。提出的问题, 多数要在课文和地图上能找到答案,即使有些稍难的题目,但通过学生的想象和综合思维也能回答出,这样就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课文和地图的兴趣。一(3)班学生张皓民讲得好:“我们这学期采用了新方法上课,这提高了同学们对地理课的兴趣,也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对地理成绩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有了兴趣,讨论题就可不断加深,提问的人数也可不断增多。一节课提问 30 个人次,在掌握时间上确实是比较难的,但这种方法确实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开阔眼界、广大知识面”,所以普遍受到学生欢迎。一(3)班同学还书面提出“希望老师能够采用现在的方法来上课。”

  1. 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平时备课在拟综合程序作业题和质疑释难题时,因课内师生讨论所费的时间多,就更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内容做到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既要注意教材前后、左右的关系,适当综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来安排形式多样的中小步子程序作业题;二是课内在讨论程序作业题时,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要针对性的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教师在备课中化费的时间就更多。相信随着运用综合程序教学的日子长了,就能够熟练地掌握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教学进度也一定会按时完成的。

  1. 要教会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和学是二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只教不学或学而不力,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综合程序教学法不但考虑如何教,还要重点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这样课堂活了,但又活而不乱,所以每当师生共同讨论程序作业题时,采取记名、记次数、记成绩,优先照顾没有发过言的人和答错过的人,每节课每人最少发言一次等等。随着这种教学法的特点一旦被师生共同熟练掌握后,还可以将上述中小步子综合程序作业启发学生自己提出来,自己编写、解答作业。单元测验时,还可让每个学生都出试卷,相互考试,批阅评分,这就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自由,使每个学生都来做学习的主人。这些想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附 1)以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第一课时为例: 程序作业题:

  1. 长江由三峡向东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依次为 。

  2.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哪四个部分?并说明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的成因。

  3. 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形的特征和成因。

  4. 看图指出:江南丘陵的范围和名山。根据上述程序作业题师生共同讨论的题为:

  1. 指图说出长江由三峡向东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有 。谁能用简称依次在黑板上写出。

  2. 本区大部分位于多少纬度之间?东临什么海?

  3. 六省一市中长江不流经的省区?为什么也放在本区讲?

  4. 从相邻位置来看,说出本区南、西、北相邻的省区。

  5. 从彩图上看,(学生用图)本区大部分地区在什么山脉、河流和山脉之间?本区有哪些大的地形区?

  6.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有哪四大部分组成?

  7. 长江中游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8. 看书第 3 页图片,说出长江中游的水乡景色。

  9. 长江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

  10.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第三大岛并说出是如何形成的?

    (11)看本区地形图,长江以北有什么山?长江以南有什么丘陵? (12)指图说出江南丘陵的范围和地形特征。

(13)在沿海各省中,岛屿最多的是哪一省?这些岛屿是如何形成的? (14)在江南丘陵地区有哪些名山?分别在何省。

  1. 看书第 2 页图下问题:分析一下为什么湘江、赣江等大河都向北流入长江?

  2. 看书第 5 页分析一下,庐山断块的运动特点,图上不同箭头的方向表示什么意思?

  3. 看书第 2 页,想一想为什么当今的太湖范围比泻湖的范围小得多?

    (18)谁能以简表的形式列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范围、成因和特点。

质疑释难题:

  1. 比较长江三角洲与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在成因上有什么不同?

  2. 在地图上找出大别山、秦岭、南岭,并指出这些山脉分别是哪些河流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