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序法”“逼”着教师深钻吃透教材

中学地理“综合程序法”本身的要求是:教师要在对地理教材深钻吃透、融汇贯通的基础上,将教材编成综合性的程序作业,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综合性的讲与练,借鉴教学控制论,掌握教学平衡,提高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对教材做不到一熟悉、二深钻、三融汇,那么综合程序作业题是设计不好的。设计出来的作业,既把握不住教材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应知应会,更把握不住全套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应知应会。这样就逼着教师读熟、读通教材;逼着教师读熟、读通地图和各种示意图;逼着教师多思、多练。经过这“三逼”, 设计出来的程序作业就比较切合学生实际,比较接近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地理》(下册)第十三章“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之前,仅读教材就达三遍之多,而后读“本区地形图”、“行政区域交通图”、“工业矿产资源分布图”多遍。做到教材熟悉,地图熟悉,重点难点熟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班级民族学生比例大(占 84%),接受能力弱,初中阶段因山区学校师资条件、办学条件差而未能系统学完初中地理的实际状况,设计出小中步子的综合程序作业题共 15 道,知识反馈训练题三道,其中包括读图、填充、问答、绘图、填图、综合分析、知识反馈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作业题如下:

  1. 读中国地图册。简述本区纬度、海陆、邻省和邻国位置,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2. 读本区地形图。填充。本区主要地形是 ,地势上属于 。

  3. 填充。内蒙古高原西起 东到 ,南起 北到 ,地形特点是 。

  4. 读本区地形图。回答:本区哪些地方属黄土高原?高原上有哪些山脉?

  5. 填充。本区有 平原和 平原,位于 高原内。它们都是断裂下陷地带经 不断堆积而成。地势大致是 。

  6. 祁连山位于 省和 省的边境地区,走向是 ,它由 组成的山区,是 分界线,海拔在 以上的地区有 ,山腰地带 丰富, 有 和 分布。

  7. 读本区地形图,回答:河西走廊在哪里?特征是什么?为什么闻名中外?

  8. 读教材及中国气候图。回答:本区属于什么干湿区?发展本区农业有

哪些不利因素,怎样解决?

  1. 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回答:本区降水有什么特点?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 分析题。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植物有什么差异?越往西走去,植被又怎样变化?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降水、气温、地形等)

  3. 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回答:本区畜牧业在全国的地位如何?有哪几个较大牧场?出产什么优良的品种?

  4. 填图。在本区暗射填充图上填出:①矿产分布,②工业基地,③主要铁路干线。

  5. 指图讲解。两区一省的首府和省会的地理位置,分别在什么铁路线上,处于何种地形区,经济发展状况。(分组选出代表登台试讲)

  6. 智力题。分析三个灌溉农业区的水源及地势对灌溉的有利条件,农业生产发展历史。

  7. 比较题。比较本区包头和兰州的工业特点。知识反馈题:

  1. 为什么有人形容祁连山如一位白发老人,他身穿绿衣裤,脚蹬黄色靴子?

  2. 本区的牧草为什么特别茂盛?

  3. 白云鄂博的蒙语含义是什么?它在本区及中国的地位如何?

综合作业题设计后,怎样完成教学计划呢?我设计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展示作业。第二阶段:启发学生口答(30 个学生)。第三阶段:教师串联讲解,质疑释疑。第四阶段:信息反馈,巩固知识,发展智力。

通过四个阶段的教学,只用了两个课时就顺利地完成了本区地理的教学计划,比过去节省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时间,加快了教学进程。